[发明专利]用于生物质燃料的烘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03517.6 | 申请日: | 2020-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973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发明(设计)人: | 孟松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玉溪万德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11/06 | 分类号: | F26B11/06;F26B21/00;F26B25/00;F26B25/04;F26B25/12;F26B25/16;A62C3/00;A62C31/05;A62C37/00;B04C5/26;B04C5/28;B04C9/00 |
代理公司: | 昆明盛鼎宏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3203 | 代理人: | 王辉 |
地址: | 653100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生物 燃料 烘干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生物质燃料的烘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含水量为40%以上的原料,放入烘干系统烘干至原料含水量低于16%;烘干系统包括:烘干滚筒机身、多级旋风分离装置、第一导气管、第二导气管、多级降尘室;烘干滚筒机身内设置滚筒筒体,筒体内部温度为400~600℃,筒体的进风口处温度为300~400℃;筒体的出风口处温度为90~110℃;筒体的功率为30kw,筒体的转速为30Hz。烘干系统中所用滚筒型烘干机的滚筒内壁上设置锥形流结构,在滚筒内的主要流动区域内阻挡热风,让滚筒中的颗粒物料与干燥用热风充分混合,提高滚筒内的物料热风间的热交换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生物质燃料的烘干方法,属于物料干燥领域。
背景技术
生物质燃料(也称生物质颗粒燃料)是由秸秆、稻草、稻壳、花生壳、玉米芯、油茶壳、棉籽壳等以及“三剩物”经过加工产生得到的块状环保新能源燃料物质。生物质颗粒的直径一般为6~10毫米,燃点约为250℃。生物质燃料需经干燥处理,现有干燥设备多为滚筒烘干设置。
在干燥过程中,热风温度在300℃以上,而且,生物质燃料在滚筒烘干筒体内常会相互摩擦或与筒体内壁摩擦,导致物料局部温度过高发生自燃。自燃后,生物质燃料易产生大量杂质,降低产物纯度,且难以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将此类杂质除去。
热风和物料从烘干滚筒端部中央处进入滚筒,之后热风从滚筒尾部的中央区域排出,由于滚筒直径较大,热风流速较快,颗粒物料在重力的作用下,大多数颗粒物料沿滚筒壁向滚筒尾部移动后输出。
热风在滚筒内的运动路线与颗粒物料在滚筒内的运动路线重叠较少,这导致现有烘干机至整个干燥过程中,颗粒物料并未与热风充分混合,热交换效率过低,影响干燥效率,降低产量,大量热能未经降温直接排出,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物料在滚筒内多为沿筒体内壁移动,难以进行脱离筒体内壁运动,无法与热风进行充分接触,降低了热风的干燥效率,延长干燥时间,增加干燥次数才能达到物料含水率要求,尤其对于粉体、颗粒状物料尤其如此。
热风在滚筒内的运动路线与颗粒物料在滚筒内的运动路线重叠较少,这导致现有烘干机至整个干燥过程中,颗粒物料并未与热风充分混合,热交换效率过低,影响干燥效率,降低产量,大量热能未经降温直接排出,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现有烘干设备的末端大部分仅设置一级除尘,除尘装置结构简单,生物质燃料干燥时产生的扬尘粒径微小,仅通过一级除尘难以完全除尘,尤其对于对细小尘粒的去除效率较低,大量尘粒随尾气排出,造成环境污染。
现有烘干设备并未设置消防系统,当滚筒烘干机用于干燥燃料性质材料时,由于滚筒内物料反复相互摩擦,物料内部温度较高,极易达到燃点引发物料在滚筒和管道内着火,为保证干燥效果,常规扑灭手段难以及时灭火,增加生产安全风险。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用于生物质燃料的烘干方法。
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生物质燃料的烘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含水量为40%以上的片状木材原料,放入烘干系统烘干至原料含水量低于16%;
烘干系统、热风炉系统,
烘干系统包括:烘干滚筒机身、多级旋风分离装置、第一导气管、第二导气管、多级降尘室;
烘干滚筒机身内设置滚筒筒体,筒体的一端与多级旋风分离装置通过第一导气管相连通;多级旋风分离装置与多级降尘室通过第二导气管相连通;
多级旋风分离装置包括:串联的多个旋风分离器,至少一旋风分离器的进气口与第一导气管管路连通,至少另一旋风分离器的排气口与第二导气管管路连通;
多级降尘室包括:第一降尘室、第二降尘室,第一降尘室与第二导气管相连通;第一降尘室与第二降尘室相连通;第二降尘室上设置排气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玉溪万德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玉溪万德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035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