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与船闸联合运用的鱼道补水系统、鱼道及补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03819.3 | 申请日: | 2020-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501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发明(设计)人: | 李君涛;刘海笑;肖忠;高建财;梁之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8/08 | 分类号: | E02B8/08;E02C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沁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84 | 代理人: | 郭娜 |
地址: | 30000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船闸 联合 运用 鱼道 水系 方法 | ||
1.一种与船闸联合运用的鱼道补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与船闸联合运用的鱼道补水系统包括船闸(1)、以及与船闸(1)通过泄水管道(2)相连接的蓄水调节池(3),所述蓄水调节池(3)用于蓄集船闸(1)泄水,并为鱼道(4)提供补水水源;
所述泄水管道(2)进水口延伸至船闸(1)的闸室(12)内,且其出水口上连接蓄水调节池(3);
所述泄水管道(2)排水口延伸至下游河道(5)或下游引航道(8)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与船闸联合运用的鱼道补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水管道(2)至少为一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与船闸联合运用的鱼道补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水管道(2)上设置泄水阀门(21)。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与船闸联合运用的鱼道补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调节池(3)上连接补水管道(31),由所述补水管道(31)将蓄水调节池(3)中蓄集的船闸泄水补给至鱼道(4)。
5.一种鱼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鱼道包括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与船闸联合运用的鱼道补水系统。
6.一种鱼道补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鱼道补水方法为:
S1、通过一泄水管道(2)连通船闸(1)的闸室(12),由所述泄水管道(2)导出闸室(12)中的船闸泄水;
S2、布设一蓄水调节池(3),以使得所述泄水管道(2)将船闸泄水蓄集至该蓄水调节池(3)中;
S3、将所述蓄水调节池(3)中的船闸泄水,引入至鱼道(4)中,对所述鱼道(4)补水,以与所述鱼道(4)中的鱼道(4)槽身来流相配合,形成诱鱼吸引流;
所述泄水管道(2)排水口延伸至下游河道(5)或下游引航道(8)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鱼道补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调节池(3)与鱼道(4)之间通过补水管道(31)连接,以使得船闸(1)泄水沿补水管道(31)进入鱼道(4)补水。
8.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与船闸联合运用的鱼道补水系统的船闸过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船闸过闸方法为,
步骤一、船舶由上游向下游过闸时,打开上闸首(11)处的进水阀门,使得上游水库(6)内的水通过进水阀门灌入闸室(12),闸室(12)内的水位上升至和上游水库(6)的水位持平,之后,打开上闸首(11)处的闸门,船舶行驶入闸室(12)中,关闭上闸首(11)处的进水阀门和闸门;
步骤二、打开泄水阀门(21),通过泄水管道(2)将其部分水蓄集至蓄水调节池(3)中,而其余水则下泄至下游河道(5)或下游引航道(8);使得闸室(12)内的水位下降至和下游引航道(5)的水位持平,之后,打开下闸首(13)处的闸门,船舶驶出闸室(12),关闭泄水阀门(21),从而完成船舶从上游向下游的过闸;
步骤三、当船舶从下游向上游过闸时,则反向依次重复上述步骤二和步骤一,从而完成船舶由下游向上游的过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0381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西装用抗菌防皱面料及其制备工艺
- 下一篇:流体中高速移动物体降低阻力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