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与船闸联合运用的鱼道补水系统、鱼道及补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03819.3 | 申请日: | 2020-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501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发明(设计)人: | 李君涛;刘海笑;肖忠;高建财;梁之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8/08 | 分类号: | E02B8/08;E02C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沁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84 | 代理人: | 郭娜 |
地址: | 30000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船闸 联合 运用 鱼道 水系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与船闸联合运用的鱼道补水系统、鱼道及补水方法,所述鱼道补水系统包括船闸、以及与船闸通过泄水管道相连接的蓄水调节池,所述蓄水调节池用于蓄集船闸泄水,并为鱼道提供补水水源。本发明采用该鱼道补水系统,能够利用船闸泄水对鱼道进行补水,以合理充分利用水资源,避免现有直接采用上游水库取水进行鱼道补水,易降低水力发电效率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鱼道补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与船闸联合运用的鱼道补水系统、鱼道及补水方法。
背景技术
鱼道是在闸坝等水利工程或天然障碍物处为沟通鱼类洄游通道而设置的过鱼建筑物,鱼道工程的建设能一定程度上缓解障碍物的阻隔影响。一座常规的鱼道主要包括进口、槽身及出口,鱼道进口是鱼类过坝洄游上溯的起始位置,是进入鱼道的门户,鱼道进口附近水流是鱼道槽身来流和电站尾水的水流衔接问题。为使鱼道进口水流有较好的诱鱼效果,进出处的吸引流需在电站尾水中明显区别开来,这就要求进口处的吸引流需达到一定流量,由于鱼道槽身的来流量较小,为增大鱼道进口处的吸引流流量,需在进口处设有相应的补水措施。
现有技术中,申请日为2019.07.04,公开号为CN110396999A,发明名称为“一种利用导流堤及船闸实现过鱼功能的组合结构”的中国专利中,即公开了一种采用上游水库进行鱼道补水,以保持进口吸引流流速的结构,但该补水方式的缺点是从上游水库直接取水,造成水资源的浪费,降低水力发电效率。
因此,为解决现有补水方式存在的问题,现进行了相应研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利用船闸泄水对鱼道进行补水,以合理充分利用水资源,避免现有直接采用上游水库取水进行鱼道补水,易降低水力发电效率的问题的与船闸联合运用的鱼道补水系统、鱼道及补水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与船闸联合运用的鱼道补水系统,其中所述与船闸联合运用的鱼道补水系统包括船闸、以及与船闸通过泄水管道相连接的蓄水调节池,所述蓄水调节池用于蓄集船闸泄水,并为鱼道提供补水水源,利用船闸泄水对鱼道进行补水,是对船闸泄水的再利用,可以避免现有直接采用上游水库取水进行鱼道补水,易降低水力发电效率的问题,能够更为合理充分的利用水资源,同时,由于船闸泄水是一个非连续的过程,且在一次泄水过程中泄流量较大,因此,通过蓄水调节池可进行闸室内泄水的蓄集,可以在鱼道运行时,由蓄水调节池对鱼道进行补水。
进一步地,所述泄水管道进水口延伸至船闸的闸室内,且其出水口上连接蓄水调节池。
进一步地,所述泄水管道排水口延伸至下游河道或下游引航道内,泄水管道延伸至下游河道内的泄水方式,可实现闸室的旁侧泄水,以降低直接泄水至下游引航道内,易引起下游引航道内水位波动较大,影响船舶停靠的问题,提高船闸通航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泄水管道至少为一组,多组泄水管道的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闸室泄水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泄水管道上设置泄水阀门,由泄水阀门控制泄水管道与蓄水调节池间的通断,使得闸室内的泄水被蓄集至蓄水调节池中,以及由泄水阀门控制泄水管道与下游引航道或下游河道间的通断,使得闸室内的泄水被排入下游引航道或下游河道内,以保证船闸正常运行。
进一步地,所述蓄水调节池上连接补水管道,由所述补水管道将蓄水调节池中蓄集的船闸泄水补给至鱼道,实现对鱼道的补水,以保证于鱼道进口处能够形成适宜的吸引流流速,吸引下游河道内洄游鱼类进入鱼道完成上溯。
进一步地,所述补水管道上设置补水控制阀,由补水控制阀控制补水管道与鱼道间的通断。
一种鱼道补水系统的布设方式,其中所述鱼道补水系统的布设方式采用上述的与船闸联合运用的鱼道补水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038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西装用抗菌防皱面料及其制备工艺
- 下一篇:流体中高速移动物体降低阻力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