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低热导率密闭结构内部散热的水冷却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05105.6 | 申请日: | 2020-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652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张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梅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H05K5/02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333 | 代理人: | 袁兴隆 |
地址: | 230041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低热 密闭 结构 内部 散热 水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低热导率密闭结构内部散热的水冷却结构,包括机器人防护外壳和控制主机,所述控制主机位于机器人防护外壳的内部,所述机器人防护外壳的内部设置有水冷循环机构,所述机器人防护外壳的外表面活动安装有外部散热装置,所述外部散热装置的后端贯穿机器人防护外壳与水冷循环机构连接。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低热导率密闭结构内部散热的水冷却结构,能够扩大散热面积,提高水冷却结构的散热效果,能够减少传递到机器人内部的热量,使得机器人内部的温度保持在一个恒定的状态,避免机器人内部局部温度过高引发的部分电子器件损坏的情况,外部散热装置拆卸和安装均比较方便,便于人们维护和清理,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低热导率密闭结构内部散热的水冷却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机器人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机器人,其中就有在煤矿中使用的隔爆兼本安型机器人,现有的隔爆兼本安型机器人使用时其内部需要高效运行主控系统,为了保证保证主控系统的长时间运行通常在主控系统上安装散热机构,现有的主控系统大部分采用风冷散热的形式,其散热效果不佳,而且采用风冷散热时主机内部空气与外界流通,容易出现矿井中的粉尘直接传递到机器人内部的情况,会损坏机器人内部的电子器件,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低热导率密闭结构内部散热的水冷却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低热导率密闭结构内部散热的水冷却结构,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低热导率密闭结构内部散热的水冷却结构,包括机器人防护外壳和控制主机,所述控制主机位于机器人防护外壳的内部,所述机器人防护外壳的内部设置有水冷循环机构,所述机器人防护外壳的外表面活动安装有外部散热装置,所述外部散热装置的后端贯穿机器人防护外壳与水冷循环机构连接。
通过设置的水冷循环机构和外部散热装置,使用时水冷循环机构内部的冷却液快速将控制主机工作产生的热量吸收,并且将热量传输到外部散热装置上和机器人防护外壳上,扩大散热面积,加快冷却液的冷却速度,内外结合,提高水冷却结构的散热效果。
优选的,所述水冷循环机构包括设置在控制主机下端的散热底板、固定安装在机器人防护外壳上的内侧水冷板、设置在机器人防护外壳内部的水冷液箱和若干组水冷软管,所述水冷液箱的内部靠近一侧位置设置有水冷泵。
优选的,所述散热底板、内侧水冷板和水冷液箱上均安装有输入管道接头和输出管道接头,所述散热底板上的输出管道接头通过水冷软管与内侧水冷板上的输入管道接头连接,所述内侧水冷板上的输出管道接头通过水冷软管与水冷液箱上的输入管道接头连接,所述水冷液箱上的输出管道接头通过水冷软管与散热底板上的输入管道接头连接。
优选的,所述内侧水冷板包括隔温板体、固定安装在隔温板体内部的若干组散热铜管和固定安装在内侧水冷板前端外表面的散热连接板,所述散热连接板的后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若干组散热套管,所述散热铜管位于散热套管内部。
通过设置的内侧水冷板,内侧水冷板内部的散热铜管位于散热套管内部,且散热套管直接与散热连接板连接,使用时热量会直接通过散热套管传递给散热连接板,然后传输到外部散热装置上,减少传递到机器人内部的热量,使得机器人内部的温度保持在一个恒定的状态,避免机器人内部局部温度过高引发的部分电子器件损坏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外部散热装置包括嵌入式固定安装在机器人防护外壳上的钢结构板、安装盘、固定安装在安装盘后端外表面的导热块和一体成型在导热块前端外表面的若干组散热片,若干组所述散热片的前端均贯穿安装盘。
优选的,所述安装盘的一端开设有限位条,所述安装盘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限位弹片,所述钢结构板的前端外表面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表面对应限位条和限位弹片位置开设有安装卡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梅,未经张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051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