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联网访问控制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05881.6 | 申请日: | 2020-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475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马莉;穆康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H04W4/40 | 分类号: | H04W4/40;H04W12/06;H04W28/08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蔡伟杰 |
地址: | 52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联网 访问 控制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联网访问控制方法及系统,通过车辆节点向邻居节点发送连接请求报文;构建访问控制序列,将电子凭证加入到访问控制序列中;构建数据接收序列;当有邻居节点脱离了车联网时,则从访问控制序列中删除的电子凭证;如果车辆节点所在车辆的访问控制序列中存在邻居节点的电子凭证,则车辆节点与邻居节点通过短程无线通信技术连接并开始传输数据报文;及时的删除以及脱离的车联网、冗余的暂存数据,可以通过数据序列缓存机制解决了数据拥塞问题,提升了数据传输负载均衡性,减小了数据传输的卡顿、传输缓慢现象,有效防止了匿名危害性数据的传输,提升了安全性,应用于及车联网技术、传感器网络访问控制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联网技术、访问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联网访问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车联网(Internet of Vehicle)是指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车与传感设备等交互的Ad-Hoc自组网,实现了车辆与公众网络通信的动态移动通信系统。它可以通过车与车、车与人、车与路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共享,收集车辆、道路和环境的信息,车联网的终端节点主要包括多个汽车的智能传感器,负责采集与获取车辆的智能信息,感知行车状态与环境;是具有车内通信、车间通信、车网通信的泛在通信终端;同时还是让汽车具备IOV寻址和网络可信标识等能力的设备,实现车辆自组网及多种异构网络之间的通信与漫游。
在车辆运行时,由于目前的车联网的终端节点(以下简称终端节点)只是由大量的、随机加入/退出的终端节点构成的自组网络,车辆节点的移动性很高且具有随机性,由此,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问题,例如当加入的车辆的终端节点过多时,会发生数据拥塞、通信信道的负载不均衡等问题,而且安全性也得不到保障。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车联网访问控制方法及系统的技术方案,通过车辆节点向邻居节点发送连接请求报文;构建访问控制序列,将电子凭证加入到访问控制序列中;构建数据接收序列;当有邻居节点与车辆节点为GPS定位信息之间的距离大于350米且邻居节点的连接信号强度信息的RSSI值超过-50dbm,则从访问控制序列中删除所述邻居节点的电子凭证;如果车辆节点所在车辆的访问控制序列中存在邻居节点的电子凭证,则车辆节点与邻居节点通过短程无线通信技术连接并开始传输数据报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联网访问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车辆节点每隔一个周期向车辆的控制器上传GPS定位信息、邻居节点的RSSI值以及邻居节点信息;
S200:车辆的控制器向邻居节点发送连接请求报文;
S300:对目标车辆节点的MAC地址进行哈希运算得到第一哈希值,将第一哈希值作为电子凭证,构建访问控制序列,将电子凭证加入到访问控制序列中;
S400:构建数据接收序列;数据接收序列用于按照接收到时间的顺序存储各个目标车辆节点传输到源车辆节点的数据报文;
S500:当有邻居节点与车辆节点为GPS定位信息之间的距离大于350米且邻居节点的连接信号强度信息的RSSI值超过-50dbm,则从访问控制序列中删除所述邻居节点的电子凭证;
S600:如果车辆节点所在车辆的访问控制序列中存在邻居节点的电子凭证,则车辆节点与邻居节点通过短程无线通信技术连接并开始传输数据报文。
其中,车辆的控制器为带有运算功能处理器的小型设备,用于与车辆中的各个物联网设备进行连接,例如GPS定位设备、短程无线通信设备(Zigbee、Wifi、蓝牙等)。
进一步地,在S100中,所述邻居节点为车联网中车辆节点相邻的车辆节点,相邻的车辆节点为根据GPS定位信息的与车辆节点的距离小于300米且邻居节点的RSSI值小于等于-50dbm;周期一般设置为500毫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未经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058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