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止数据丢失的计算机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11218.7 | 申请日: | 2020-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445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岩;苏娜;尹成波;周雪芳;史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黄海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F21/78 | 分类号: | G06F21/78;G06F21/6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张学府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数据 丢失 计算机系统 方法 | ||
1.一种防止数据丢失的计算机系统,包括数据防丢失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防丢失系统(1)的输入端与供电模块(2)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数据防丢失系统(1)的输出端与显示单元(3)和报告打印模块(4)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数据防丢失系统(1)与数据传输防止丢失模块(5)、数据接收防止丢失模块(6)、数据发送防止丢失模块(7)和数据加密解密模块(8)实现双向连接,所述数据防丢失系统(1)与联网数据库(9)和数据缓冲模块(10)实现双向连接,所述数据传输防止丢失模块(5)包括数据传输验证模块(51)、数据传输延迟备份模块(52)、数据传输延迟对比模块(53)和数据传输二次启动模块(54),所述数据传输验证模块(51)的输出端与数据传输延迟备份模块(5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数据传输延迟备份模块(52)的输出端与数据传输延迟对比模块(5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数据传输延迟对比模块(53)的输出端与数据传输二次启动模块(54)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数据丢失的计算机系统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接收防止丢失模块(6)包括数据接收验证模块(61)、数据接收临时寄存模块(62)、数据接收补充模块(63)和数据接收日志保存模块(6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止数据丢失的计算机系统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接收验证模块(61)的输出端与数据接收临时寄存模块(6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数据接收临时寄存模块(62)的输出端与数据接收补充模块(6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数据接收补充模块(63)的输出端与数据接收日志保存模块(64)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数据丢失的计算机系统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发送防止丢失模块(7)包括数据发送备份模块(71)、数据发送二次补发模块(72)、数据发送反馈模块(73)和数据发送日志保存模块(7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止数据丢失的计算机系统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发送备份模块(71)的输出端与数据发送二次补发模块(7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数据发送二次补发模块(72)的输出端与数据发送反馈模块(7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数据发送反馈模块(73)的输出端与数据发送日志保存模块(74)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数据丢失的计算机系统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加密解密模块(8)包括数据发送加密模块(81)、数据接收解密模块(82)和数据密钥更换模块(8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止数据丢失的计算机系统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发送加密模块(81)的输出端与数据接收解密模块(8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数据接收解密模块(82)的输出端与数据密钥更换模块(8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8.一种防止数据丢失的计算机系统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系统通电,系统进入工作状态:通过供电模块(2)对数据防丢失系统(1)进行通电,显示单元(3)将具体运行状态显示至屏幕,系统整体进入工作状态;
步骤2:防止数据发送时丢失:通过数据发送备份模块(71)对发送的数据包进行备份,通过数据发送二次补发模块(72)对过期数据进行二次补发,通过数据发送反馈模块(73)将数据发送后的信息及时反馈给系统,通过数据发送日志保存模块(74)将发送日志保存至联网数据库(9);
步骤3:防止数据传输时丢失:通过数据传输验证模块(51)对传输的数据进行验证,通过数据传输延迟备份模块(52)对数据传输时的中断数据备份,通过数据传输延迟对比模块(53)对续传数据进行比对,通过数据传输二次启动模块(54)强制启动二次传输;
步骤4:防止数据接收时丢失:通过数据接收验证模块(61)对接收的数据进行验证,通过数据接收临时寄存模块(62)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寄存,通过数据接收补充模块(63)对数据进行补充,通过数据接收日志保存模块(64)将日志保存至联网数据库(9);
步骤5:数据加密解密:通过数据发送加密模块(81)将发送的数据加密,通过数据接收解密模块(82)对接收的数据进行解密,通过数据密钥更换模块(83)将过期的密钥及时更换;
步骤6:及时打印报告:通过报告打印模块(4)及时打印报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黄海学院,未经青岛黄海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1121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