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止数据丢失的计算机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11218.7 | 申请日: | 2020-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445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岩;苏娜;尹成波;周雪芳;史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黄海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F21/78 | 分类号: | G06F21/78;G06F21/6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张学府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数据 丢失 计算机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止数据丢失的计算机系统,包括数据防丢失系统,所述数据防丢失系统的输入端与供电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数据防丢失系统的输出端与显示单元和报告打印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数据防丢失系统与联网数据库和数据缓冲模块实现双向连接,所述数据传输验证模块的输出端与数据传输延迟备份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本发明涉及计算机系统技术领域。该防止数据丢失的计算机系统及方法,通过数据传输防止丢失模块的设置,使得数据在传输时能够通过验证保证数据的安全性,通过备份保证降低数据丢失概率,通过对比和二次传输保证数据的自动传输,大大的降低了数据丢失的总体概率,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系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止数据丢失的计算机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计算机是现代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又可以进行逻辑计算,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是能够按照程序运行,自动、高速处理海量数据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所组成,没有安装任何软件的计算机称为裸机。可分为超级计算机、工业控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嵌入式计算机五类,较先进的计算机有生物计算机、光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等。计算机是上世纪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明之一,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并以强大的生命力飞速发展。它的应用领域从最初的军事科研应用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已形成了规模巨大的计算机产业,带动了全球范围的技术进步,由此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计算机已遍及一般学校、企事业单位,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信息社会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计算机系统指用于数据库管理的计算机硬软件及网络系统。数据库系统需要大容量的主存以存放和运行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程序、应用程序以及数据库、目录、系统缓冲区等,而辅存则需要大容量的直接存取设备。此外,系统应具有较强的网络功能。
一般计算机系统在发送和接收数据时,都是在网络通路的情况下直接接收,但是在使用人数较多的时段,网络服务较为繁忙,网络通路极有可能被其他大量信号干扰导致网络中断,正在发送的数据极易丢失,大大降低计算机系统使用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止数据丢失的计算机系统及方法,解决了一般计算机系统在发送和接收数据时,都是在网络通路的情况下直接接收,但是在使用人数较多的时段,网络服务较为繁忙,网络通路极有可能被其他大量信号干扰导致网络中断,正在发送的数据极易丢失,大大降低计算机系统使用安全性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防止数据丢失的计算机系统,包括数据防丢失系统,所述数据防丢失系统的输入端与供电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数据防丢失系统的输出端与显示单元和报告打印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数据防丢失系统与数据传输丢失模块、数据接收防止丢失模块、数据发送防止丢失模块和数据加密解密模块实现双向连接,所述数据防丢失系统与联网数据库和数据缓冲模块实现双向连接,所述数据传输防止丢失模块包括数据传输验证模块、数据传输延迟备份模块、数据传输延迟对比模块和数据传输二次启动模块,所述数据传输验证模块的输出端与数据传输延迟备份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数据传输延迟备份模块的输出端与数据传输延迟对比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数据传输延迟对比模块的输出端与数据传输二次启动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数据接收防止丢失模块包括数据接收验证模块、数据接收临时寄存模块、数据接收补充模块和数据接收日志保存模块。
优选的,所述数据接收验证模块的输出端与数据接收临时寄存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数据接收临时寄存模块的输出端与数据接收补充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数据接收补充模块的输出端与数据接收日志保存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数据发送防止丢失模块包括数据发送备份模块、数据发送二次补发模块、数据发送反馈模块和数据发送日志保存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黄海学院,未经青岛黄海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112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