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针对高铁路基上拱处理的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14312.8 | 申请日: | 2020-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642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施俊东;邹胜;王涛;张隽;唐亮;李宏晋;赵月生;茹晓军;樊东;陈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B1/00 | 分类号: | E01B1/00;E01B2/00;E01B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申绍中 |
地址: | 030024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对 铁路 基上拱 处理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铁路病害处理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针对高铁路基上拱处理的施工方法。在路基上拱,整体道床上浮段先在整体道床两侧沿线路方向人工开挖工作槽,使整体道床和路肩、线间封闭层分离;其次利用绳锯分段切割整体道床下已胶结级配碎石层并用液压千斤顶沿线路垂直方向分段顶出级配碎石层;再次用螺旋顶托临时支撑整体道床使整体道床处于悬空状态;最后用机械千斤顶和螺旋顶托落道并浇筑整体道床下混凝土填充,完成落道精调工作。本方法对施工设备要求低,人力投入小,施工顺序科学有效,能够降低污染,节约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有效实现路基病害处理。本发明主要应用在高速铁路路基病害处理方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路病害处理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针对高铁路基上拱处理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高铁线道是高速列车平稳、安全运行的根本保证,对轨道平顺性的要求随运营速度呈几何指数增长,因而具有持久稳定的高平顺性轨道结构是高速铁路区别于一般铁路的主要标志,在建设与运营维护中始终应达到并保持在毫米级甚至亚毫米级的精度。但随着高铁运营时间的增长,部分高铁线路出现了路基上拱,造成高铁线路出现不平顺性,严重影响了乘坐的舒适度和行车安全,给出行带来了极大不便和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针对高铁路基上拱处理的施工方法,该方法设备要求低,投入人工少,对整体道床不会产生影响和破坏,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针对高铁路基上拱处理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线间隔离围挡封闭;
S2、路肩、线间工作槽开挖;
S3、打孔,绳锯分段切割;
S4、顶推、破碎、清运级配碎石;
S5、架设螺旋顶托支撑;
S6、整体道床落道;
S7、浇筑支撑层下混凝土;
S8、注浆填充;
S9、轨道精调;
S10、拆除隔离围挡;
S11、浇筑线间封闭层、开通线路。
所述步骤S2中,沿线路方向将支承层两侧对应的封闭层混凝土破除,路肩破除范围与工作槽顶范围一致,工作槽沿轨道支承层向外侧挖宽度1.2m深度1.0m,线路方向每隔10 m设置一对反力墩限位装置。
所述步骤S3中,在轨道板或级配碎石上开设四个螺栓孔,打完成第一块4个孔后,在相邻的孔中分别穿入金刚石绳锯条,开始切割级配碎石。
所述步骤S4中,顶推在线间工作槽设置两个100t千斤顶,从线间工作槽向路肩工作槽顶推,顶出的级配碎石及时破碎清运出施工现场。
所述步骤S5中,顶推出一块级配碎石后,及时架设螺旋支撑,螺旋支撑架设在两根钢轨对应位置的正下方,螺旋支撑上部和下部接触面设置钢垫块。
所述步骤S6中,落道前将横向反力墩限位解除,落道工程中使用安博格轨道检测小车和全站仪监测轨道变形和指导每处落道量,沿线路方向布设机械千斤顶,千斤顶设置在整体道床下两根钢轨对应位置的正下方,千斤顶支顶牢固后,拧松之前的螺旋支撑,在完成所有落道后将螺旋支撑支顶牢固,撤出全部千斤顶。
所述步骤S7中,施作支撑层下混凝土填充,填充采用C15混凝土,每10 米设置1道沉降缝,浇筑混凝土时螺旋支撑不撤出,和填充浇筑在一起。
所述步骤S8中,在浇筑完混凝土后,开始整体道床下注浆作业,填充整体道床和填充混凝土间缝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1431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