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河道/湖库水体生态修复的系统及修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15561.9 | 申请日: | 2020-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202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段云霞;乔楠;孙静;周滨;许丹宇;张彦;邢美楠;石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34;C02F3/12;C02F101/30;C02F101/16;C02F101/1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杰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2207 | 代理人: | 朱红星 |
地址: | 30019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河道 水体 生态 修复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对河道/湖库水体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微纳米曝气接触氧化设备、复合生态浮岛、河道/湖库岸带;
其中微纳米曝气接触氧化设备(1)包括:设备间(2)、输气管(3)、微纳米曝气头(4)、生物膜软性载体(5);设备间中通过空气泵依次连接输气管(3)、微纳米曝气头(4),输气管(3)上附有生物膜软性载体(5);
所述的复合生态浮岛(6)上的凹槽(7)内设有植物生长的生物填料基质,复合生态浮岛(6)、河道/湖库岸带(9)均种植植物(8),河道/湖库水体(9)中种植挺水、浮叶和沉水植物,水体中投加底栖动物;
所述的输气管(3)上附有生物膜软性载体(5)每间隔10米设置1条,微纳米曝气头(4)在输气管及管上附有的生物膜软性载体(5)间隔700cm设置一个,为水体增氧;复合生态浮岛(6)浮于水面,位于河岸二测和中间,间隔20米设置一个;
所述的植物生长生物填料基质,它是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粘合而成,粉煤灰和砂石各3份;混凝土外加剂 0.05份;固化剂0.05份;微生物粉状菌剂3份;硅酸盐1份,以上物料按照比例混配,通过造粒机形成10-20mm颗粒状生物填料基质;
所述的微生物粉状菌剂指的是:脱磷除氮菌副球菌:絮凝菌土壤杆菌:COD降解菌芽孢杆菌和假单胞菌组成的粉状菌剂;其中脱磷除氮菌副球菌:COD降解菌芽孢杆菌:假单胞菌:絮凝菌土壤杆菌重量份数比3:3:3:1。
2.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对河道/湖库水体生态修复系统进行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的步骤进行:
(1)河道/湖库水体微纳米曝气接触氧化
主要包括储气罐、空气压缩机和空气泵、输气管及生物膜软性载体和微纳米曝气头组成;储气罐的进气端依次连通有空气压缩机,储气罐的排气端依次连通各个河道的输气管,在输气管的水下部分间隔700cm设置微孔纳米曝气头,该系统空气量可调,高压、远距离微管纳米曝气;微纳米曝气输气上的生物膜软性载体作为微生物的载体,将复合生态浮岛上生物填料基质中释放入于水体的高效降解菌以及水体中的土著微生物进行截留; 所述的生物膜软性载体指的是聚氨酯填料生物填料;
(2)复合生态浮岛
复合生态浮岛上凹槽内设有植物生长的生物填料基质,它是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粘合而成,粉煤灰和砂石各3份;混凝土外加剂 0.05份;固化剂0.05份;微生物粉状菌剂3份;硅酸盐1份,以上物料按照比例混配,通过造粒机形成10-20mm颗粒状生物填料基质;
所述的微生物粉状菌剂指的是:脱磷除氮菌副球菌:絮凝菌土壤杆菌:COD降解菌芽孢杆菌和假单胞菌组成的粉状菌剂;其中脱磷除氮菌副球菌:COD降解菌芽孢杆菌:假单胞菌:絮凝菌土壤杆菌重量份数比3:3:3:1;
(3)植物及底栖动物
复合生态浮岛上种植美人蕉、香蒲、水葱挺、挺水植物;
底栖动物;泥鳅、草鱼、鲢鱼。
3.权利要求2所述对河道/湖库水体生态修复系统进行修复方法在促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和氮、磷的去除方面的应用。
4.权利要求2所述对河道/湖库水体生态修复系统进行修复方法在改善水体环境,提高水体透明度方面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未经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1556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