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河道/湖库水体生态修复的系统及修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15561.9 | 申请日: | 2020-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202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段云霞;乔楠;孙静;周滨;许丹宇;张彦;邢美楠;石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34;C02F3/12;C02F101/30;C02F101/16;C02F101/1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杰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2207 | 代理人: | 朱红星 |
地址: | 30019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河道 水体 生态 修复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河道/湖库水体生态修复的系统及修复方法,它包括微纳米曝气接触氧化设备、复合生态浮岛、河道/湖库岸带;通过微纳米曝气接触氧化技术上生物膜软性载体具有比表面积大、生物易附着等特点有效截留土著微生物和复合生态浮岛生物填料基质缓慢释放的高效降解微生物的优点。通过河道微纳米曝气和生物填料基质中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促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和氮、磷的去除,结合复合生态浮岛上的挺水植物、以及河道中的沉水植物、浮叶植物、底栖动物明显改善水体环境,提高水体透明度,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水体达到或优于地表V类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河道/湖库水体修复领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修复技术,集成河道/湖库水体治理技术的河道水体的综合治理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的日益膨胀,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日渐不足,城市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致使大量污染物随着污水、垃圾、降水和径流等进入水体,导致环境质量恶化;同时一些城市水体尤其是中小城镇水体直接成为工业、农业及生活废水的主要排放通道和场所,水体中化学需氧量(COD)、氮(N)、磷(P)超标,河流水体污染严重,水体出现季节性或终年黑臭。
为了泄洪的需要,河流两岸三面被水泥钢筋固化,这样的设施隔绝了河水与河床及河岸系统的连接,使适合更多生物生存的环境消失了,其生态功能和净能力也随之退化,直接导致河道内大量生物消失,高负荷的污染排放轻易使河道水体内部生态系统崩溃瓦解,淤积严重也基本丧失排洪功能。对于此类问题目前没有理想的治理方法,大多方法涉及到清淤治理,投资成本较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丧失生态功能的水体的流动性往往较差,直接导致水体复氧能力衰退,局部水域或水层亏氧,形成适宜蓝绿藻快速繁殖的水动力条件,增加水花爆发风险。水体中的微生物和藻类残体分解有机物及氨氮速度,加快DO的消耗,加剧水体黑臭。
如何恢复河流原有生态结构,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尤其是河道/湖库的复杂性决定了单纯某一种技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应借助其他技术支持, 将它们较好的整合在一起, 共同发挥其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城市河道的生态修复方法,通过一系列手段恢复和完善受损的城市河道/湖库生态系统,通过河道/湖库生态系统的恢复,使系统内各种生物共存,生物多样性增加,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增强,系统能稳定持续维持较好状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如下的技术内容:
一种对河道/湖库水体生态修复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微纳米曝气接触氧化设备、复合生态浮岛、河道/湖库岸带;
其中微纳米曝气接触氧化设备1包括:设备间2、输气管3、微纳米曝气头4、生物膜软性载体5;设备间中通过空气泵依次连接输气管3、微纳米曝气头4,输气管3上附有生物膜软性载体5;
所述的复合生态浮岛6上的凹槽7内设有植物生长的生物填料基质,复合生态浮岛6、河道/湖库岸带9均种植植物8,河道/湖库水体9中在河边种植挺水、浮叶和沉水植物,水体中投加底栖动物;
所述的输气管3上附有生物膜软性载体5每间隔10米设置1条,微纳米曝气头4在输气管及管上附有的生物膜软性载体5间隔700cm设置一个,为水体增氧;复合生态浮岛6浮于水面,位于河岸二测和中间,间隔20米设置一个;
所述的植物生长生物填料基质,它是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粘合而成,粉煤灰和砂石各3份;混凝土外加剂 0.05份;固化剂0.05份;微生物粉状菌剂3份;硅酸盐1份,以上物料按照比例混配,通过造粒机形成10-20mm颗粒状生物填料基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未经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1556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