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炉冷却壁微冷棒安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15995.9 | 申请日: | 2020-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700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陈生利;包锋;王加山;陈国忠;刘立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7/10 | 分类号: | C21B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付兴奇 |
地址: | 5121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炉 冷却 壁微冷棒 安装 方法 | ||
本申请提供一种高炉冷却壁微冷棒安装方法,属于高炉维修技术领域。高炉冷却壁微冷棒安装方法包括:将储有冷却水的微冷棒插入形成在冷却壁的安装孔中,微冷棒中的冷却水处于非流动状态,待微冷棒中的冷却水不再形成蒸汽逸出微冷棒后,将微冷棒与炉皮进行焊接。能有效保护微冷棒,同时保证有较好的焊接和压浆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高炉维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高炉冷却壁微冷棒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高炉冷却壁通过采用水冷的方式带走高炉炉内传递至冷却壁本体的热量,从而保护炉墙、高炉本体及炉壳的安全,因此冷却壁的使用直接影响高炉安全及其寿命。一般情况下,冷却壁在使用一定周期后,因水质条件、高炉炉内冶炼条件等的变化,无法避免出现损坏现象,而冷却壁损坏后是不能更换的,如果不及时处理损坏的冷却壁,极易造成大量冷却水漏入炉内,轻者造成炉凉、炉缸冻结,严重会导致高炉本体烧穿。
现有技术中,高炉冷却壁损坏后,在损坏较小的情况下,多采取穿管的方式修复冷却壁,但在冷却壁损坏较严重时穿管修复难以达到冷却要求;在损坏严重的情况下,多采用封堵损坏冷却壁的方式进行处理,但封堵区域失去冷却效果,炉皮通常会达到100-150℃的较高温度水平,需要时刻监控封堵区域温度并采用外部打水的方式辅助冷却,增加了水消耗及劳动强度。
目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采用了在冷却壁安装冷却棒的方式,根据冷却壁损坏情况安装冷却棒,以适应不同损坏程度的冷却壁修复。但是目前在冷却棒的安装中通常出现冷却棒损坏、焊缝偏移、压浆不密实的问题,使冷却棒的冷却效果受到影响。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炉冷却壁微冷棒安装方法,能有效保护微冷棒,同时保证有较好的焊接和压浆效果。
本申请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高炉冷却壁微冷棒安装方法,包括:将储有冷却水的微冷棒插入形成在冷却壁的安装孔中,微冷棒中的冷却水处于非流动状态,待微冷棒中的冷却水不再形成蒸汽逸出微冷棒后,将微冷棒与炉皮进行焊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高炉冷却壁微冷棒安装方法,有益效果包括:将储有冷却水的微冷棒插入安装孔中,微冷棒中的冷却水能够较好地对安装孔内部进行降温,能够在安装过程中有效保护微冷棒;同时,避免因孔道内温度过高使压浆过程压力升高过快从而导致压浆不密实。待微冷棒中的冷却水不再形成蒸汽逸出后再进行焊接和压浆,保证微冷棒在安装孔内达到了较为稳定的冷却效果,此时微冷棒外壳温度较为稳定,更有利于提高压浆的稳定性。微冷棒以储备冷却水的方式进行冷却,冷却水处于非流动状态,避免冷却水流动对微冷棒产生振动,使得微冷棒能够较好地保持在平稳状态,从而避免微冷棒出现振动、偏移并导致焊接过程中出现焊缝偏移、裂纹等缺陷而影响焊缝质量。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在焊接中使微冷棒处于储有冷却水的状态且使微冷棒中的冷却水为非流动状态,在压浆填充前使微冷棒储满冷却水并在压浆填充中使微冷棒处于非流动状态,保证焊接过程中微冷棒保持较好的冷却效果及平稳状态,有利于进一步保证焊接及压浆效果。一般情况下高炉冷却壁外部炉皮温度普遍维持在60-100℃的范围内,而按照上述方式在高炉冷却壁安装微冷棒,微冷棒安装稳固、不偏移,高炉运行时微冷棒安装区域温度能够维持在40-45℃的范围内,冷却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微冷棒在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微冷棒在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微冷棒的局部剖示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1599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