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抑菌型纺织面料的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19503.3 | 申请日: | 2020-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868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林绍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弋尚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G3/04 | 分类号: | D02G3/04;D02G3/44;D03D9/00;D03D15/00;D03D15/10;D03D13/00;D03D11/00;D01F6/96;D01F1/10;C08G83/00 |
代理公司: | 合肥正则元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0 | 代理人: | 杨润 |
地址: | 236500 安徽省阜阳***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抑菌型 纺织 面料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抑菌型纺织面料的生产工艺,首先称取如下重量份原料:75‑100份改性PET,15‑30份纳米抗菌剂,10‑20份亚麻纤维,25‑50份蚕丝,10‑25份腈纶,30‑50份精梳棉;将改性PET和纳米抗菌剂在480r/min的转速下混合,制成抗菌母粒,之后通过熔融纺丝制得抗菌PET纤维,控制纺丝温度为250‑300℃;高温下氧化铁能够抑制纳米二氧化钛的晶粒变大,能够提高制备出的复合抗菌剂的耐热性能,所以当该纳米抗菌剂与改性PET复合时,能够稳定的与改性PET复合,提升体系的稳定性能;本发明制备出的抑菌型纺织面料通过改性PET纤维以及纳米抗菌剂的协同作用,能够赋予其优异的抗菌性能,而且通过制备出耐磨基布,能够增强其耐磨性能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面料纺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抑菌型纺织面料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面料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它可以高效完全去除织物上的细菌、真菌和霉菌,保持织物清洁,并能防止细菌再生和繁殖。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处理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内置的银离子抗菌面料,采用纺丝级抗菌技术把抗菌剂直接做到化学纤维里面;另一种是后处理技术即通过面料后续定型工艺加进去。后处理的工艺相对简单成本容易根据客户的具体要求进行控制,是市场上应用最多的一种。由纤维组成的纺织品面料,由于其多孔式物体形状和高分子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利于微生物附着,成为微生物生存、繁殖的良好寄生体。寄生体除了对人体的危害之外还会污染纤维,因而抗菌面料的主要目的就是消除这些不利影响。
中国发明专利CN110330783A公开了一种复合型抗菌面料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准备复合型抗菌面料生产的模具,并将复合型抗菌面料模具清理干净;B、准备用于复合型抗菌面料生产的材料;C、在模具的内部侧壁涂上脱模剂;D、将复合型抗菌面料成型加工;E、取出复合型抗菌面料,在负离子环境中对复合型抗菌面料进行充磁,该复合型抗菌面料生产材料包括蓖麻油50-60份,聚乙二醇醚20-30份、固体酸催化剂1.2-1.6份,叔胺催化剂2-3.0份,凝胶催化剂0.03-0.05份,匀泡剂1-1.2份,基硅油1.5-1.8份,氨类催化剂1-1.2份和水0.4-0.6份;该发明的复合型抗菌面料生产工艺简单,复合型抗菌面料制作时间段,该发明生产的复合型抗菌面料具有透气性好,环保,杀菌防臭的性能,复合型抗菌面料耐用,耐洗,不易变形。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抑菌型纺织面料的生产工艺。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1)纳米二氧化钛在热处理温度太高时会转变成金红石结构,晶粒变大,导致其耐温性能较差,所以纳米二氧化钛在作为抗菌材料使用时,其耐温性能较差,当由该制成的抗菌剂与改性PET复合时,附着力低,导致体系稳定性差,不能稳定的与PET复合;
(2)现有技术中通过PET制成纤维时,由于PET自身的大分子量,导致其本身粘度大,一方面使得PET纺丝成纤维时不易加工,另一方面不具有优异的机械强度。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抑菌型纺织面料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称取如下重量份原料:75-100份改性PET,15-30份纳米抗菌剂,10-20份亚麻纤维,25-50份蚕丝,10-25份腈纶,30-50份精梳棉;
步骤S2、将改性PET和纳米抗菌剂在480r/mi n的转速下混合,制成抗菌母粒,之后通过熔融纺丝制得抗菌PET纤维,控制纺丝温度为250-300℃;
步骤S3、将腈纶和精梳棉混合纺织成轻纱;将抗菌PET纤维按照30捻/10cm的捻度与混纺成的轻纱并捻制得抗菌纱,将抗菌纱间隔纺织成经向间距为1.0cm,纬向间距为1.2cm的网格基布,制得经纱密度为85根/5cm,纬纱密度为75根/5cm的抗菌基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弋尚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弋尚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195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通信设备用存储转运设备
- 下一篇:一种转子阻抗检测装置、检测机及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