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室内环境下的网络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20542.5 | 申请日: | 2020-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867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周文安;张荣嵘;刘见龙;林立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36/00 | 分类号: | H04W36/00;H04W36/14;H04W36/24;H04W36/30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李翔 |
地址: | 1008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室内环境 网络 切换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存储 介质 | ||
1.一种室内环境下的网络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位于室内的MT的终端上下文信息、对应的用户上下文信息以及当前接入网络的网络上下文信息;所述网络上下文信息包括网络动态上下文信息和网络静态上下文信息;
根据所述终端上下文信息、所述用户上下文信息和所述网络动态上下文信息,确定所述MT的监测周期;
根据所述监测周期,对所述当前接入网络的网络动态上下文信息进行监测,以确定是否触发可用网络发现过程;
若是,则根据所述终端上下文信息和所述网络上下文信息,检测是否对所述MT当前接入网络进行切换;
所述终端上下文信息包括当前业务类型、终端电量、终端移动速度和终端位置,所述用户上下文信息包括当前行为模式类型和当前业务关联的用户常用网络,所述网络动态上下文信息包括接收信号强度;
所述根据所述终端上下文信息、所述用户上下文信息和所述网络动态上下文信息,确定所述MT的监测周期,具体包括:
若所述终端电量高于所述电量阈值,所述当前业务类型发生变化,所述当前接入网络不属于所述用户常用网络,所述当前行为模式属于室内活动模式,且所述终端移动速度等于第二速度阈值,则根据第二计算公式,确定所述监测周期;
所述第二计算公式为:
T为监测周期,Tmax为第一周期,Tint为第二周期,RSS0为当前接入网络的接收信号强度,RSSth1为第一信号强度阈值,RSSth2为第二信号强度阈值;
所述网络动态上下文信息包括接收信号强度、带宽、时延、抖动和误码率,所述网络静态上下文信息包括网络类型和资费信息;所述终端上下文信息包括当前业务类型;
所述根据所述终端上下文信息和所述网络上下文信息,检测是否对所述MT当前接入网络进行切换,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网络动态上下文信息,分别计算所述当前接入网络的接收信号强度效用值、带宽效用值、时延效用值、抖动效用值和误码率效用值;
根据所述带宽效用值、时延效用值、抖动效用值和误码率效用值,计算所述当前接入网络的评估值;
根据所述网络静态上下文信息中的资费信息,计算所述当前接入网络的成本效用值;
根据所述MT对应用户的优先级和当前业务类型,确定各效用值对应的预设权重;
根据所述接收信号强度效用值、带宽效用值、时延效用值、误码率效用值和成本效用值及对应的权重,计算所述当前接入网络的QoE;
根据所述终端上下文信息、所述接收信号强度、所述评估值和所述QoE,检测是否对所述MT当前接入网络进行切换;
若所述当前接入网络的接收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二信号强度阈值,且所述当前接入网络的评估值等于0,则将所述当前接入网络切换为目标网络;
若所述当前接入网络的接收信号强度小于第二信号强度阈值,且根据所述终端位置和所述终端移动速度,确定所述MT当前位于出入口区域,且朝向室外移动,则将所述当前接入网络切换为目标网络;所述目标网络为所述MT的候选网络中QoE最大的网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环境下的网络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上下文信息包括当前业务类型、终端电量和终端移动速度,所述用户上下文信息包括当前行为模式类型和当前业务关联的用户常用网络;
所述根据所述终端上下文信息、所述用户上下文信息和所述网络动态上下文信息,确定所述MT的监测周期,还包括:
若所述终端电量低于电量阈值,则确定所述监测周期为第一周期;
若所述终端电量高于所述电量阈值,则检测所述当前业务类型是否发生变化,若否,则确定所述监测周期为第二周期,若是,则检测所述当前接入网络是否为所述用户常用网络;
若是,则确定所述监测周期为所述第一周期;
若否,则检测所述当前行为模式类型是否属于室内活动模式,若否,则确定所述监测周期为所述第一周期,若是,则检测所述终端移动速度;若所述终端移动速度大于第二速度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一速度阈值,则根据第一计算公式,确定所述监测周期;
其中,所述第一计算公式为:
v为终端移动速度,vmax为第一速度阈值,vmin为第二速度阈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邮电大学,未经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2054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超宽带信号干扰抑制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充气式橡胶坝坝袋改造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