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室内环境下的网络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20542.5 | 申请日: | 2020-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867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周文安;张荣嵘;刘见龙;林立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36/00 | 分类号: | H04W36/00;H04W36/14;H04W36/24;H04W36/30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李翔 |
地址: | 1008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室内环境 网络 切换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室内环境下的网络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MT的终端上下文信息、对应的用户上下文信息以及当前接入网络的网络上下文信息;所述网络上下文信息包括网络动态上下文信息和网络静态上下文信息;根据所述终端上下文信息、用户上下文信息和网络动态上下文信息,确定所述MT的监测周期;根据所述监测周期,对当前接入网络的网络动态上下文信息进行监测,以确定是否触发可用网络发现过程;若是,则根据所述终端上下文信息和网络上下文信息,检测是否对所述MT当前接入网络进行切换。本发明实施例能够降低MT因不必要的频繁监测产生的监测能耗,在保证用户的平均QoE水平的前提下,减少MT不必要的网络切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室内环境下的网络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5G固移融合网络(5G-FMC)是以5G网络为基础,融合多种无线接入技术而形成的一个异构网络。该网络利用同一核心网(CN)提供的服务和用户相关信息,管理不同的无线接入方式,使得网络能够为用户提供不同类型、无处不在的服务。
然而,不同的业务具有不同的体验质量(QoE)要求。比如,传统流式业务典型的应用场景是向用户提供各种清晰度的视频,时延和吞吐量属性起到关键影响作用,误码率次之。在5G网络中,增强移动宽带(eMBB)场景下的8K、虚拟现实(VR)、全景视频的传输带宽需求超过100Mbps,16K-32K VR全景视频的传输带宽需求更是高达1-4Gbps。对于实时内容的交互式业务,如超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场景下的VR社交和VR实时操控,为保证交互的基本的流畅性,网络传输时延不能大于20ms;而对于极致的VR交互体验,端到端时延应小于20ms,网络时延则需要降低到10ms以内,甚至5ms。对于非实时内容的交互式业务,如6自由度(6DoF)场景,网络时延基本要求是20ms。
为了使用户能够自由地在多个网络间随时访问具有不同服务要求的应用程序,并提供增强的QoS和用户满意度。其中,多种网络之间的切换管理过程是作为解决该问题的重要技术之一而被广泛研究。切换管理方案分为三个阶段:切换测量,由MT(移动终端)负责监视当前接入网络的服务质量并扫描其附近的可用网络进行网络发现,以进行信息收集,其后是切换决策,其中包括切换发起和网络选择过程及其相应的算法,最后是切换执行。
在切换测量阶段,MT需要以一定的周期监测当前网络的性能,以便评估其服务质量(QoS)。若该周期较大,MT将不能及时地感知网络的变化;反之,会增加MT的能耗。因此,当前有一些研究着重于该周期的设定,部分研究人员提出了根据网络状态(如信号强度变化)自适应调整监测周期的方案。然而,该方案仅能根据网络性能被动地对监测周期进行调整,忽视了用户偏好对网络需求的影响,产生不必要的监测能耗。
在切换决策阶段,现有的基于移动性预测的技术一般通过分析用户的移动特性,建立移动模型预测用户位置,进而结合预测位置提前选择下一个接入网络。但是,用户在不同的网络中的停留时间分布并不均匀。换句话说,由于不同的网络覆盖范围有限,以及用户在室内区域运动受限,其不规则运动会明显增加,人们可能在预测的目标接入网络中停留的时间很短。显然,这样切换过程不是必要的,因为它们耗费了大量的资源,并产生大量的开销,但只得到很短时间的服务,频繁切换导致了网络切换时延和系统开销的增加。复杂的网络拓扑结构以及多变的用户行为使得网络对用户真实切换意愿的预测更加困难。比如,当用户按不规则方向运动时,基于运动趋势的预测方案会因为室内区域运动受限而增加预测错误概率,引起乒乓切换并增加了切换时延。当用户运动按不规则运动状态运动时,基于历史移动轨迹信息的预测方案会因为在短时间内不断地切换至不同的网络而增加切换时延和系统开销。并且,此方案需要获取当前场景的用户历史轨迹信息,对于未知历史轨迹信息的情况,如新场景或新用户来说将不再适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邮电大学,未经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2054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超宽带信号干扰抑制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充气式橡胶坝坝袋改造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