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气质量监测中污染事件识别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21523.4 | 申请日: | 2020-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93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段梦琪;高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泛测(北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朱欣欣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气质量 监测 污染 事件 识别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气质量监测中污染事件识别方法和装置,包括以下步骤:以当前时刻的数据为第一数据,以当前时刻后推一设定时间段内的数据为第一数据组,第一数据组加上第一数据为第二数据组;检查第二数据组的数据是否完整,判断第一数据是否属于正常数据范围;第一数据、第二数据组数据满足条件时,计算第一数据组的基值;将第一数据分别与基值、最低阈值、最近一次污染事件中的第二数据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判定污染事件是否开始、结束;第一数值是否为最高浓度值。本申请以当前时间前的数据为依据,动态设置基值,实现了对污染事件的动态精准判断,避免误报、多报、漏报,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质量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气质量监测中污染事件识别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空气质量是大家都关心的问题,国家对空气质量进行严格的管控,如果发生空气质量污染事件时,会根据污染程度进行分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污染,消灭污染源。
目前对于污染物事件的判断,大都是基于固定阈值进行的,判断当前检测到的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与固定阈值的大小,当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大于固定阈值时进行报警,如果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持续的时间比较长,那么就会在一次报警后,在下次监测到时再报警,对于一次污染进行了多次报警,而多次报警会产生多次的污染源属地勘测,浪费资源。
因此,如何实现对一次污染只进行一次报警,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气质量监测中污染事件识别方法和装置,通过设置动态基值、结合前次污染报警状态,对上次已经产生的报警,在下次监测到时不再进行报警,实现了既不漏报也不重复报警,节约了资源。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空气质量监测中污染事件识别方法,对空气中其中一种污染物的污染事件识别,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当前时刻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为第一数据,以当前时刻为起点,后推一设定时间段,以所述设定时间段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为第一数据组,第一数据组加上第一数据为第二数据组;
S2、检查第二数据组的数据是否完整,判断第一数据是否属于正常数据范围;
S3、第一数据属于正常数据范围、第二数据组数据完整时,计算第一数据组的基值;第二数据组数据不完整、或/和第一数据不属于正常数据范围时,进行污染事件判断;
S4、将第一数据分别与基值、最低阈值、最近一次污染事件中的第二数据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判定污染事件是否开始、结束;第一数值是否为最高浓度值。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步骤S1中,空气质量监测数据采集以设定时间阈值间隔进行,设定时间段内采集N个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其中N是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步骤S2中,计算第二数据组的缺数率,若缺数率大于等于缺数阈值,则表示第二数据组数据不完整,若缺数率小于缺数阈值,则表示第二数据组数据完整。
设置正常数据范围,对于超出正常数据范围的数据,标记为未产生污染事件,进入前一时刻的判断过程。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第二数据组数据不完整、或/和第一数据不属于正常数据范围时,进行污染事件判断,包括以下步骤:
W1、第二数据组数据不完整,或/和第一数据不属于正常数据范围,标记为未产生污染事件;
W2、判断当前时刻的前一时刻是否产生污染事件,若是,进入下一步,若否,转W4;
W3、标记前一时刻产生的污染事件结束,记录结束时间,计算污染事件持续时间;
W4、结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泛测(北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泛测(北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215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