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锂电池充电管理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23106.3 | 申请日: | 2020-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976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邓履明;李建刚;程民骏 | 申请(专利权)人: | 明创佳联(浙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8/22 | 分类号: | B60L58/22;B60L58/16;H02J7/00;H01M10/44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泰铭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2 | 代理人: | 姚健 |
地址: | 313009 浙江省湖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锂电池 充电 管理 方法 系统 | ||
1.一种汽车锂电池充电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汽车电池管理系统与充电控制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汽车电池管理系统计算汽车锂电池的估计总电量,具体包括,
汽车锂电池不处于充电或放电状态时,记录汽车锂电池的闲置时间;
若汽车锂电池的闲置时间超过设定值,视为汽车锂电池搁置,在所述闲置时间的基础上继续进行计时,记录并累计为搁置时间;
若汽车锂电池处于充电状态,记录汽车锂电池进入充电状态时的剩余电量、充电电压电流大小和充电时间;
根据汽车锂电池进入充电状态时的剩余电量、充电电压电流大小和充电时间计算出汽车锂电池的过充时间,从每次充电时间中扣除过充时间,得出每次充电的正常充电时间;
将每次充电的过充时间进行累计;
根据汽车锂电池的搁置时间、汽车锂电池每次进入充电状态时的剩余电量、汽车锂电池每次充电电压电流大小和正常充电时间和累计的过充时间,分别根据各自预设的权重进行加权计算后,得出总电量估计系数;
根据汽车锂电池的初始总电量和所述总电量估计系数,计算汽车锂电池的估计总电量;
所述充电控制系统按汽车锂电池最大允许充电电流和额定充电电压对汽车锂电池进行充电;
充电至汽车锂电池估计总电量的设定百分比后,充电控制系统对汽车锂电池进行主动均衡充电,直至将汽车锂电池的电量充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锂电池充电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汽车锂电池不处于充电或放电状态时,记录汽车锂电池的环境温度;
若需要记录并累计为搁置时间,则根据该段搁置时间内的平均环境温度,得出温度系数,将所述搁置时间乘以所述温度系数后再进行累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锂电池充电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该段搁置时间内的平均环境温度,得出温度系数包括:
划分为若干温度区间,并为每个温度区间设定温度系数;
判断该段搁置时间内的平均环境温度所处的温度区间,并选择与该温度区间对应的温度系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锂电池充电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记录汽车锂电池在搁置时间内的环境温度时,若搁置时间超过设定值,则对重新记录一次搁置时间,并对每次搁置时间内的环境温度分别进行记录;
根据每段搁置时间内的平均环境温度,得出温度系数,将每段搁置时间乘以所述温度系数后再进行累计。
5.一种汽车锂电池充电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汽车电池管理系统和充电控制系统;
其中,所述汽车电池管理系统包括数据库,还包括:
状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汽车锂电池是否处于充电状态和放电状态;
计时模块,用于在汽车锂电池不处于充电或放电状态时,记录汽车锂电池的闲置时间,并在闲置时间超过设定值,在所述闲置时间的基础上继续进行计时,记录到所述数据库中,累计为搁置时间;
充电检测模块,用于记录汽车锂电池进入充电状态时的剩余电量、充电电压电流大小和充电时间;
充电时间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汽车锂电池进入充电状态时的剩余电量、充电电压电流大小和充电时间计算出汽车锂电池的过充时间,从每次充电时间中扣除过充时间,得出每次充电的正常充电时间,并将每次充电的过充时间进行累计,记录在所述数据库中;
系数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汽车锂电池的搁置时间、汽车锂电池每次进入充电状态时的剩余电量、汽车锂电池每次充电电压电流大小和正常充电时间和累计的过充时间,分别根据各自预设的权重进行加权计算后,得出总电量估计系数;
电量估计模块,用于根据汽车锂电池的初始总电量和所述总电量估计系数,计算汽车锂电池的估计总电量;
所述充电控制系统,用于按汽车锂电池最大允许充电电流和额定充电电压对汽车锂电池进行充电,充电至汽车锂电池估计总电量的设定百分比后,对汽车锂电池进行主动均衡充电,直至将汽车锂电池的电量充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明创佳联(浙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明创佳联(浙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2310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