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肌腱导引钳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26557.2 | 申请日: | 2020-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939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单国华;郭义彬;胡继燕;单烁;汤昕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单国华;郭义彬;胡继燕;单烁;汤昕宇 |
主分类号: | A61B17/29 | 分类号: | A61B17/29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30011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肌腱 导引 | ||
1.一种肌腱导引钳,包括用于夹持断裂肌腱的夹钳(10),夹钳(10)尾端与牵引管(20)的一端相连,牵引管(20)的另一端设置有控制夹钳(10)开合的手柄(30),其特征在于:夹钳(10)闭合时,构成夹钳(10)的固定钳体(11)的前端位于活动钳体(12)前端的前方;
所述固定钳体(11)固定设置在牵引管(20)前端且固定钳体(11)的长度方向与牵引管(20)的管长方向顺延布置,活动钳体(12)后部铰接在牵引管(20)前端,其铰接轴(50)的轴芯方向垂直于活动钳体(12)的长度方向且固定钳体(11)、活动钳体(12)的夹持面与铰接轴(50)平行,活动钳体(12)与牵引管(20)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片(13),复位弹片(13)提供弹力驱使固定钳体(11)、活动钳体(12)的夹持口呈张开状;
复位弹片(13)为折片状,其一段折片与活动钳体(12)后段相连、另一段呈悬置状并抵靠到牵引管(20)的内管壁上;
所述牵引管(20)由拆接配合的前段管体(22)与后段管体构成,前段管体(22)的前端上部管壁有缺失部位构成开口状,该开口处设置有弧形板状的管盖(21),管盖(21)与牵引管(20)的外壁曲率吻合;
复位弹片(13)的悬置自由端抵靠在管盖(21)的内盖面上;
所述管盖(21)后端面与前段管体(22)上的缺口后部端面(222)抵靠,所述管盖(21)前端卡置在前段管体(22)上设置的支座(221)上,铰接轴(50)为销钉轴且依次插置在管盖(21)前端连接孔(213)、支座(221)上的孔(221a)及活动钳体(12)中后段的销孔(122)上;
所述管盖(21)前端为圆弧端面(212),圆弧端面(212)的曲率中心与铰接轴(50)的轴芯重合,活动钳体(12)的后段嵌置于支座(221)内,活动钳体(12)的中后部位处有曲面台阶(123)与圆弧端面(212) 贴附配合;
先通过手柄(30)闭合夹钳(10),从手术创口处将夹钳(10)伸入腱鞘内,沿腱鞘前伸夹钳(10)当出现明显的伸入手感变化后即固定钳体前端已经插入肌腱与腱鞘之间的间隙处,此时再通过手柄(30)打开夹钳(10)继续前伸使肌腱位于固定钳体(11)和活动钳体(12)之间,闭合夹钳(10)咬住肌腱,将肌腱牵引拽出至需要缝合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肌腱导引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盖(21)后端面(211)与前段管体(22)上的缺口后部端面(222)上设置的内置的台阶构成卡接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肌腱导引钳,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钳体(12)后端设置有挂钩(121),挂钩(121)与拉绳(40)前端设置的挂环(41)钩接,拉绳(40)提供拉力并克服复位弹片(13)的弹力驱使固定钳体(11)、活动钳体(12)的夹持口呈闭合状,所述手柄为V型, 其靠近夹钳(10)的一侧为固定柄(31)、远离夹钳(10)的一侧为活动柄(32),活动柄(32)通过轴芯方向平行于铰接轴(50)的转轴(33)铰接在固定柄(31)上,从牵引管(20)内引出的拉绳(40)绕过转轴(33)后连接在活动柄(32)上,所述固定柄(31)与活动柄(32)之间设置有驱使两者开度由小变大变化的复位弹簧(3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肌腱导引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管(20)为可弯曲的蛇形管,固定钳体(11)与活动钳体(12)的咬合面上设置有防滑凸起(14),固定钳体(11)及活动钳体(12)与腱鞘内壁接触的面为与腱鞘内壁轮廓相符的圆弧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单国华;郭义彬;胡继燕;单烁;汤昕宇,未经单国华;郭义彬;胡继燕;单烁;汤昕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2655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