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盐酸环苯扎林合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28182.3 | 申请日: | 2020-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933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陈阳生;孙桂玉;刘晓霞;刘振玉;王清亭;杜昌余;牛建兴;方东兵;赵洺良;邱传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正大制药(青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09/68 | 分类号: | C07C209/68;C07C21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龙涛 |
地址: | 266426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盐酸 环苯扎林 合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盐酸环苯扎林合成方法,包括取重蒸四氢呋喃7‑10ml置于100ml三颈瓶中,投入碘1‑2粒、1,2‑二溴乙烷3‑5滴和锌粉0.7‑1.0g,缓慢加热至35℃恒温反应,反应时间为30‑40min。本发明通过N,N‑二甲基‑3‑氯丙胺与碘、1,2‑二溴乙烷和锌粉在四氢呋喃中合成N,N‑二甲基‑3‑氯锌丙胺,并进一步与5H‑二苯并[a,d]环庚三烯‑5‑酮合成环苯扎林,利用其制备盐酸环苯扎林,并配合搅拌反应装置、反应控制技术和洗涤提纯方法,提高盐酸环苯扎林的品质和纯度,合成反应过程温和,安全性高,产品收率高且目标产物纯度高,方法简单易行,简捷快速、高效节能,适用于工业化大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合成和有机化合物合成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盐酸环苯扎林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盐酸环苯扎林(cyclobenzaprine hydrochloride,1),化学名为5-(3-二甲胺基亚丙基)二苯并[a,d]环庚烯盐酸盐,它是由美国默克公司研发的肌肉松驰剂,现已在多个国家上市,临床用于缓解肌肉痉挛及伴随的骨骼肌剧烈疼痛。可以缓解急性肌肉骨骼疾病,扭伤等末梢受伤,而对其他结缔组织所引起的不适和疼痛也有极大的功效。本品起效快,解痉作用好,不良反应小,是治疗该类病痛的首选药物。
目前,常见的盐酸环苯扎林合成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方法是以3-(N,N-二甲基氨基)溴丙烷与三苯基膦以苯作溶剂制得Wittig试剂,然后以苯作溶剂在强碱氨基钠作用下与二苯并环庚烯酮经过Wittig反应得到环苯扎林,最后与氯化氢气体成盐制得盐酸环苯扎林;另一种方法是以3-(N,N-二甲基氨基)氯丙烷与金属镁在四氢呋喃中反应生成Grignard试剂,然后与二苯并环庚烯酮发生Grignard反应生成5-(3-二甲氨基丙基)-5-羟基二苯并环庚三烯,经脱水生成目标产物环苯扎林,再与氯化氢气体成盐得到盐酸环苯扎林。但是,由于Wittig反应收率不高,且用到强碱氨基钠和一类有机溶剂苯,危险系数较大,故此路线不适合大规模生产。现有制备方法比较简便,而实际操作时用溴乙烷作Grignard试剂的引发剂反应很难进行,且后续反应不完全,收率较低,后处理繁琐,产物颜色过深需重结晶;2)脱水反应温度过高导致产物颜色较深,使用乙醚萃取不安全;3)成盐反应收率较低,产品颜色很深纯度不高,需后处理。
因此,发明一种盐酸环苯扎林合成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盐酸环苯扎林合成方法,通过N,N-二甲基-3-氯丙胺与碘、1,2-二溴乙烷和锌粉在四氢呋喃中合成N,N-二甲基-3-氯锌丙胺,并进一步与5H-二苯并[a,d]环庚三烯-5-酮合成环苯扎林,利用其制备盐酸环苯扎林,并配合搅拌反应装置、反应控制技术和洗涤提纯方法,提高盐酸环苯扎林的品质和纯度,合成反应过程温和,安全性高,产品收率高且目标产物纯度高,方法简单易行,简捷快速、高效节能,适用于工业化大生产,以解决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盐酸环苯扎林合成方法,具体工艺步骤如下:
步骤一:取重蒸四氢呋喃7-10ml置于100ml三颈瓶中,投入碘1-2粒、1,2-二溴乙烷3-5滴和锌粉0.7-1.0g,缓慢加热至35℃恒温反应,反应时间为30-40min;
步骤二:待上述反应完全后,滴加N,N-二甲基-3-氯丙胺1.8-2.0g,将三颈瓶加热至其内部溶剂沸腾,并将蒸汽通过冷凝管冷凝后回流,反应时间设置为3-3.5h;
步骤三:待上述反应完全后,将反应物通过玻璃导管流过液氮,使反应溶液温度骤降至-10℃,生成带有N,N-二甲基-3-氯锌丙胺的四氢呋喃,于冰盐浴环境下在反应物中滴加5H-二苯并[a,d]环庚三烯-5-酮2.05-2.10g,控制反应温度在-10℃,滴毕继续于冰盐浴下反应9-10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正大制药(青岛)有限公司,未经正大制药(青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281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