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导体装置及半导体封装体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32272.X | 申请日: | 2020-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554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竹井祥司;古贺佑士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488 | 分类号: | H01L23/488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钟晶;陈彦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导体 装置 封装 | ||
半导体装置包含:半导体层,其具有第1面;绝缘层,其形成在上述半导体层的上述第1面上;Cu导电层,其形成在上述绝缘层上,由以Cu为主成分的金属构成;第2绝缘层,其形成在上述绝缘层上,且被覆上述Cu导电层;Cu柱状体,其使上述第2绝缘层沿着厚度方向延伸且由以Cu为主成分的金属构成,并与上述Cu导电层电连接;以及中间层,其形成在上述Cu导电层与上述Cu柱状体之间,由具有比上述Cu导电层和上述Cu柱状体的线膨胀系数小的线膨胀系数的材料构成。
本申请对应于2019年3月29日向日本专利局提出的日本特愿2019-068474号,该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引用方式整合到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装置及具备该半导体装置的半导体封装体。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71386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半导体装置,具备:半导体基板;形成在半导体基板上的Cu布线;被覆Cu布线的表面及侧面的镀层;和介由镀层引线接合在Cu布线上的Cu线。镀层具有Ni/Pd/Au的层叠结构。
该半导体装置的制造工序包含例如下述工序:在被覆半导体基板的绝缘膜上,隔着阻挡金属膜形成Cu布线。阻挡金属膜包含分别用溅射法形成的Ti/Cu种子层。将阻挡金属膜上的抗蚀膜作为掩模,在阻挡金属膜上通过电镀法形成Cu布线。在镀敷Cu布线之后除去抗蚀膜,将由此而露出的Ti/Cu种子层通过湿式蚀刻而除去。例如,首先用双氧水与硝酸的混合液除去Cu种子层,然后用双氧水与氨的混合液除去Ti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缓和在使用Cu导电层上的Cu柱状体进行安装时产生的应力的半导体装置、以及具备该半导体装置的半导体封装体。
本发明的一方面涉及的半导体装置包含:半导体层,其具有第1面;绝缘层,其形成在上述半导体层的上述第1面上;Cu导电层,其形成在上述绝缘层上,由以Cu为主成分的金属构成;第2绝缘层,其形成在上述绝缘层上且被覆上述Cu导电层;Cu柱状体,其在上述第2绝缘层沿着厚度方向延伸且由以Cu为主成分的金属构成,并与上述Cu导电层电连接;以及中间层,其形成在上述Cu导电层与上述Cu柱状体之间,由具有比上述Cu导电层和上述Cu柱状体的线膨胀系数小的线膨胀系数的材料构成。
本发明的一方面涉及的半导体封装体包含:导电构件,其具有第1面、以及位于上述第1面的相反侧的第2面;上述半导体装置,其倒装片接合于上述导电构件的上述第1面;和密封树脂,其被覆上述导电构件的一部分以及上述半导体装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涉及的半导体装置及半导体封装体,在Cu导电层与Cu柱状体之间形成有中间层,所述中间层是由具有线膨胀系数小于Cu导电层及Cu柱状体的线膨胀系数的材料形成的。由此可以缓和在使用Cu柱状体封装半导体装置时产生的应力。特别地,由于将半导体装置倒装片安装于导电构件时容易承受应力,因此对倒装片安装的封装体特别有效。因此,可以提供可靠性优异的半导体封装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封装体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半导体封装体的俯视图(透射密封树脂)。
图3为图1所示的半导体封装体的俯视图(透射半导体元件及密封树脂)。
图4为图1所示的半导体封装体的仰视图。
图5为图1所示的半导体封装体的正面图。
图6为图1所示的半导体封装体的背面图。
图7为图1所示的半导体封装体的右侧面图。
图8为图1所示的半导体封装体的左侧面图。
图9为图3的部分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罗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3227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在内燃发动机中喷射水的喷射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自主车辆的操作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