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合金门窗型材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32933.9 | 申请日: | 2020-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756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朱家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北方国建塑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29/00 | 分类号: | B21C29/00;B21C23/02;C22F1/04;C25D11/08;B01D29/03;B01D29/94;B01D29/9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合金门窗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铝合金门窗型材生产工艺,其包括以下步骤:S1、铸锭制备;S2、均质;S3、挤压成型;S4、热处理;S5、表面处理;S6、包装。本发明能够对水进行重复利用,从而能够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铝合金门窗型材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铝合金门窗型材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铝合金门窗较之木质装饰门窗以及渐被淘汰的普通空腹或实腹钢门窗具有突出的使用性能,其风压强度性能、空气渗透性能、雨水渗漏性能、空气声隔声性能、隔热保温性能及启闭性能等,均达到的国家标准规定;且由于铝合金材质的特点,使其加工制作、铝型材装配及制品安装可以达到较高的精度,为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及使用安全等标准要求提供了重要和必要的条件。
现有技术可参考公开号为CN103397366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文件,其公开了一种建筑用铝合金阳极氧化型材的生产方法,该产品属于铝制品加工领域;本发明是以镁锭、硅锭、铜锭、铝锭为原料,以电熔炉、高压匀质机、圆柱形模具、挤压机、时效炉、清洗槽、氧化槽为设备,通过铝锭及合金材料的熔融、匀质、成型、挤压、时效、清洗、氧化等工艺后制得成品;该生产方法具有使用通用设备、生产工艺简单、生产周期短、氧化时工作电压低、电解液价格低廉、产品的氧化膜装饰性强等一系列优点,产品可作为建筑物构架、门窗、吊顶、装饰面、幕墙的铝型材使用。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铝材生产过程中,铝材经加工、成型,一般生产出的铝材本身都会处于高温的状态,必须不断对其水冷进行降温,以达到塑形、冷却的作用;但由于铝材温度很高,导致水槽内的水温不断升高,必须不断更换水槽中的水以达到冷却目的,这无疑会用到大量的水,从而易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铝合金门窗型材生产工艺,能够对水进行重复利用,从而能够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铝合金门窗型材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铸锭制备:将配方量的镁锭、硅锭、铜锭以及铝锭送入电熔炉中,使电熔炉中的所有物料成为熔融状态;S2、均质:将熔融状态的铝合金送入高压匀质机,在保温条件下,高压匀质机对铝合金的熔融体进行挤压以及冲击,时间为8-12小时,以使铝合金的熔融体成为均匀的混合体;S3、挤压成型:将匀质后的铝合金熔融体送入圆柱形模具内,当铝合金熔融体降温至400℃而成为固体后,将其送入挤压机,挤压机内温度调升至420-480℃,然后将铝合金圆柱体挤压成为型材,随后通过降温系统对铝合金型材进行降温,所述降温系统能够对水进行循环使用,当铝合金型材降至常温后,得到成型的铝合金型材,随即将其切割为所需尺寸;S4、热处理:把切好的铝合金型材送入时效炉,将时效炉内的温度缓慢的升至185-195℃,然后保温4-5小时,当铝合金型材时效结束后,将铝合金型材从时效炉中取出,随后通过降温系统对铝合金型材进行降温,直至铝合金型材降至常温;S5、表面处理:将时效后的铝合金型材送入清洗槽,清洗槽中装有无磷脱脂剂和无磷皮膜剂的稀释水溶液,铝合金型材在此液体中浸泡5-8分钟,以除去铝合金型材表面的油脂和自然氧化膜,然后将除去油脂和自然氧化膜的铝合金型材用水洗净、晾干后送入氧化槽,氧化槽中的液体为化学纯硫酸,浓度为15-20%,产品如需带染色,在槽液中添加适量的有机颜料,调氧化槽内的温度为15-17℃,接通直流电,控制电流密度为100-200安培∕平方米,氧化时间0.5-0.8小时后阳极氧化结束,得到成品;S6、包装:先对成品铝合金型材进行包装,然后将包装好的铝合金型材进行入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降温系统,能够对水进行循环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北方国建塑业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北方国建塑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329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