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燃煤锅炉启停阶段的喷氨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33339.1 | 申请日: | 2020-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892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陈彪;童小忠;黄斐鹏;冯向东;高强生;王洁;余一凡;陈臻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6 | 分类号: | B01D53/86;B01D53/56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张羽振 |
地址: | 311121 浙江省杭州市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燃煤 锅炉 阶段 控制 方法 | ||
1.一种用于燃煤锅炉启停阶段的喷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搭建脱硝SCR中试平台:从燃煤机组单侧脱硝反应器入口烟道引出一路旁路烟气作为气源,气源进入脱硝SCR中试平台后分为两路;一路气源的烟道接入除尘系统(1),另一路气源的烟道与除尘系统(1)的出口烟道汇合后均连入换热系统(2);换热系统(2)的出口烟道接入脱硝系统(4);换热系统(2)与脱硝系统(4)中间的烟道上设置配气系统(3);脱硝系统(4)的出口烟道连入燃煤机组单侧除尘器的入口烟道;所述脱硝系统(4)包含两个并列的脱硝反应器A和脱硝反应器B;
步骤2、研究脱硝催化剂在实际运行工况下的极限连续喷氨温度:
步骤2.1、取六条新鲜脱硝催化剂样条,测量初始比表面积和孔容,取初始比表面积的均值记为S0,取初始孔容的均值记为K0;
步骤2.2、将六条新鲜脱硝催化剂样条放入脱硝SCR中试平台中的脱硝反应器A和脱硝反应器B中,引入一定量的基础烟气量;设定喷氨系统控制脱硝SCR中试平台脱硝系统出口母管内NOx浓度为标况下50mg/m3,逐步降低脱硝SCR中试平台脱硝系统进口母管内的烟气温度;每个试验工况连续运行4h,每隔20min对脱硝SCR中试平台脱硝系统出口母管内NOx浓度和氨逃逸率进行多次测试求平均;当脱硝SCR中试平台脱硝系统出口母管内氨逃逸率持续大于5ppm时,停止试验,记前一试验工况烟气温度为T1;
步骤2.3、将脱硝催化剂在T1温度下连续运行,每隔2h对脱硝SCR中试平台脱硝系统出口母管内NOx浓度和氨逃逸率进行多次测试求平均;若48h以内出现脱硝SCR中试平台脱硝系统出口母管内氨逃逸率持续大于5ppm,则终止试验;并在(T1+5)℃下重复该试验,直至在某一烟气 温度 下脱硝SCR中试平台脱硝系统出口母管内氨逃逸率持续48h低于5ppm,记该温度为T2;
步骤2.4、取出脱硝反应器A内的三条脱硝催化剂样条,测量比表面积和孔容,取比表面积均值记为S1,取孔容均值K1;通过换热系统(2)将脱硝SCR中试平台中脱硝反应器B的入口烟气 温度 提升至360℃以上,连续运行48h后,取出脱硝反应器B内的三条脱硝催化剂样条,测量比表面积和孔容,取比表面积的均值记为S2,取孔容的均值记为K2;
步骤2.5、比较S0、S1、S2、K0、K1和K2,判断T2是否为试验所用脱硝催化剂在实际运行工况下的极限连续喷氨温度:若S2相对S0下降比例在2%以内,K2相对K0下降比例在2%以内,则T2为试验所用脱硝催化剂在实际运行工况下的极限连续喷氨温度;
步骤3、研究低温段最佳喷氨氨氮摩尔比:控制脱硝SCR中试平台内脱硝系统进口母管的烟气温度从T2开始以一定幅度递减至某温度值,在该温度值下,喷氨系统喷氨氨氮摩尔比从0.05开始以一定幅度增加;每个试验状态保持30min,实时监测脱硝SCR中试平台脱硝系统出口母管内氨逃逸率,直至氨逃逸率均值大于5ppm,停止该烟气 温度 下的试验;重复执行不同烟气 温度 值下的试验,找到低温段不同烟气 温度 值下的最佳氨氮摩尔比;
步骤4、得出燃煤锅炉启停阶段的喷氨控制策略:当燃煤机组脱硝反应器入口烟气 温度 ≥脱硝催化剂极限连续喷氨温度时,燃煤机组脱硝系统正常喷氨;当燃煤机组脱硝反应器入口烟气 温度 <脱硝催化剂极限连续喷氨温度时,燃煤机组脱硝系统阶梯喷氨,脱硝系统喷氨氨氮摩尔比视燃煤机组脱硝反应器入口烟气 温度 而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燃煤锅炉启停阶段的喷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2所述基础烟气不经除尘和配气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燃煤锅炉启停阶段的喷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1所述六条新鲜脱硝催化剂样条的模块尺寸为150mm×150mm×(600~12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3333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