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弯板随动托料液压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34110.X | 申请日: | 2020-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254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发明(设计)人: | 石贤林;石贤锋;郑盼盼;郑志敏;赵丹;陶树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东海机床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1/04 | 分类号: | F15B11/04;F15B11/17;F15B13/06;B21D5/00 |
代理公司: | 安徽知问律师事务所 34134 | 代理人: | 王亚军;于婉萍 |
地址: | 243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弯板随动托料 液压 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弯板随动托料液压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属于金属板料折弯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油箱、托料控制部分和供油部分,所述供油部分的进油侧接所述油箱;所述托料控制部分的进油端接所述供油部分出油侧,其包括三位四通换向阀和二位四通换向阀;所述三位四通换向阀的P口接所述供油部分出油侧,其T口接油箱,其A口和B口分别接驱动缸的有杆腔和无杆腔;所述二位四通换向阀其中一个油口接所述驱动缸的无杆腔,其T口接油箱,其它两油口封闭。本发明可控制实现板料折弯中托料板精确可靠的跟随,控制方式简单,易实现。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板料折弯技术领域,涉及主要用于折弯机上的托料技术,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弯板随动托料液压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工业上,金属板料折弯一般采用折弯机,它是一种能够对薄板进行折弯的机器,其包括支架、工作台、夹紧板和后挡料,工作台置于支架上,工作台由底座和压板构成,底座通过铰链与夹紧板相连。折弯机产品广泛适用于机电、钣金、轻工、航空、船舶、仪表、电器、不锈钢制品、钢结构建筑和冶金等行业,用于折弯各种钢板、不锈钢、铜板、铝板及非金属材料板材,它可以把产品折成V型、弧形、圆形或直角型等,还可以根据要求设计加工成特殊形状模具。
多数折弯机还配备有前托料装置,用于在板料送入时的支撑托料,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207255078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折弯机的前托料装置,包括支撑架和位于支撑架顶端的托台,在托台的左右侧面上对应设置有限位装置,在托台的左、右侧面的前后两端各有一个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限位装置,限位装置包括调节柱、滑块和限位板,调节柱分别垂直于其所连接的托台的左、右侧面,调节柱可在托台内部伸缩,滑块连接在调节柱的顶端,限位板连接在滑块的侧面,限位板为F型。该装置可用于折弯时不仅可以承托板料,还可以限定上料板材的位置,在连续折弯的过程中无需工人进行反复定位,但其弊端就是,在板料折弯向上弯曲过程中,板料脱离前托料装置,无法进行支撑。尤其在折弯较大板料时,快速折弯翻起的工件会产生一定的变形,且折弯后工件下落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基于上述问题,随后出现在弯折过程中进行托料的技术,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 102228918 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折弯机的随动跟踪托料装置,包括机身、翻转体及台面板,机身上连接有可纵向移动的移动体,移动体的位置由位置显示器来显示,移动体与翻转体之间铰接有双平行四边形机构,双平行四边形机构与驱动油缸相连,驱动油缸通过液压伺服阀与折弯机的数控系统相连,折弯机的数控系统控制驱动油缸驱动双平行四边形机构并带动翻转体翻转。该通过控制翻转体的翻转运动轨迹及速度,以力求使其与工件的翻转轨迹及速度一样,从而实现自动跟随,但是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弊端:
一、连杆结构复杂,不仅占用空间,制造成本和精度要求高,且安装难度也大;同时,此种结构形式刚性较差,承托力较小,一般小于100kg;
二、通过模拟工件的翻转轨迹及速度一样来达到跟随目的,但是对于不同尺寸和重量的工件,运动轨迹都不同,导致根据不同板料都需调整匹配,适应性差,且对伺服驱动系统、比例伺服阀系统控制要求极高,还往往板料脱离托料装置表面,无法实现真正的跟随;
三、板料折弯后,弯曲的板料可能卡在上模前后两侧,取出较为费力。
因此,如何在满足板料翻转过程中托料的同时,又能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此外,上述跟踪托料装置方案只给出机械部分的结构,并简单提到采用数控系统控制液压伺服阀完成跟踪动作,但并未给出相应的液压控制部分结构,从而本领域人员无法具体实现,有待进一步完善。
发明内容
1. 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弯板随动托料液压系统,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折弯机的随动跟踪托料装置通过模拟工件的翻转轨迹及速度一样来达到跟随目的,对伺服驱动系统、比例伺服阀系统控制要求极高,还往往板料脱离托料装置表面,可靠性差,无法实现真正跟随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东海机床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东海机床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3411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