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两种δ-芋螺毒素多肽及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0234924.3 申请日: 2020-03-27
公开(公告)号: CN111320680B 公开(公告)日: 2023-01-24
发明(设计)人: 蒋辉;刘秀洁;王康;姚戈;刘艳丽;宋天宇;万秀坤;熊珊珊;梁雅婷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防化研究院
主分类号: C07K14/435 分类号: C07K14/435;C07K1/14
代理公司: 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研究院专利服务中心 11046 代理人: 刘永盛;林英
地址: 102205 北京市昌***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毒素 多肽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两种δ‑芋螺毒素多肽及制备方法,属于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所述多肽的氨基酸序列为全新的序列,采用花玛瑙芋螺毒腺管分离纯化方法制备所述的两种多肽。该两种δ‑芋螺毒素多肽经动物水平的热板法和烫尾法实验后,证明都具有较强的镇痛活性。本发明的两种δ‑芋螺毒素多肽,经动物水平的热板法和烫尾法实验后,证明其具有较强的镇痛活性,可作为在镇痛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两种δ-芋螺毒素多肽及制备方法,属于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

技术背景

芋螺毒素是一类芋螺分泌的、用于麻醉猎物的神经毒素肽,由于其结构新颖,活性强,选择性高,能区分各种离子通道的不同亚型,为离子通道的研究开辟新的思路。芋螺毒素的生物活性强,能特异性地作用于动物细胞膜上的受体和离子通道。尤其是对电压门控或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具有较高的选择性。芋螺毒素现已被广泛应用于神经药理学中,在镇痛、戒烟、戒毒,以及治疗帕金森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精神病等重大疾病方面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芋螺毒素作为具有特异活性和高选择性的天然产物,具有开发成有价值的药物或者药物先导化合物的潜能。芋螺毒素在缓解疼痛方面具有较强的药效。花玛瑙芋螺(Conus achates)是毒性强的食鱼和食软体动物的芋螺之一。其以鱼和软体动物为食,其毒液毒性非常强,能在瞬间使猎物麻痹甚至死亡。与其他种类芋螺毒素相比,花玛瑙芋螺毒素有其显著的结构特点,如较强的疏水性,较多的负电荷,已引起学者的广泛兴趣,并探究其生物活性。通过NCBI(https://www.ncbi.nlm.nih.gov/)中BLAST功能对花玛瑙芋螺毒素SEQ ID NO.1和SEQ ID NO.2进行同源性比对。检索发现与SEQ ID NO.1和SEQ ID NO.2相似度约为60%的PVIA,经研究发现其对Nav1.2的IC50值为2.9μM,对Nav1.4的IC50值为5.2μM,对Nav1.7的IC50值为1.9μM。通过文献调研还发现,与SEQ ID NO.1和SEQ ID NO.2相似度约为70%的NgVIA,不但具有影响钠电流失活的作用,且选择100pmol/g剂量进行小鼠颅内注射,则10min后小鼠死亡。提示了SEQ ID NO.1和SEQ ID NO.2可能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本说明书中通过开展动物体内研究,确定了SEQ ID NO.1和SEQ ID NO.2的镇痛活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δ-芋螺毒素多肽的制备及其在制备镇痛药物中应用的问题,提供两种δ-芋螺毒素多肽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应用的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两种δ-芋螺毒素多肽序列为:

SEQ ID NO.1:DECYSOGTFCGIKOGLCCSARCFSFVCISLEF;

SEQ ID NO.2:DECFSOGTFCGIKOGLCCSAWCYSFFCLTLNF;

O为羟脯氨酸,其中N末端的第一个半胱氨酸与第四个胱氨酸形成二硫键,并且第二个半胱氨酸与第五个胱氨酸形成二硫键,并且第三个半胱氨酸与第六个胱氨酸形成二硫键。

本发明所述两种δ-芋螺毒素多肽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将花玛瑙芋螺解剖出的毒液管剪成1~3mm长的小段,加入乙腈,超声匀浆2~5min,随后离心,取上清液;在-40℃条件下,冷冻干燥16~20h后备用;

(2)将冷冻干燥后的样品溶于乙腈中,采用C18柱经体积百分比30%乙腈的等度洗脱,紫外检测器的检测波长为254~280nm,收集41~43min出现的吸收峰,在-40℃条件下,冷冻干燥16~20h后备用;

(3)将41~43min接收的馏分溶于乙腈中,采用C18柱经体积百分比35%乙腈的等度洗脱,紫外检测器的检测波长为254~280nm,收集31.5~32min出现的吸收峰,此馏分即为SEQ ID NO.1,收集32~32.5min出现的吸收峰,此馏分即为SEQ ID NO.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防化研究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防化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349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