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农作物秸秆的抓取搬运机械手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37806.8 | 申请日: | 2020-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836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李沛;陈欢;陈镜州;吴一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大学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5J5/00 | 分类号: | B25J5/00;B25J15/08 |
代理公司: | 杭州万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94 | 代理人: | 余冬 |
地址: | 32502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农作物 秸秆 抓取 搬运 机械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农作物秸秆的抓取搬运机械手,包括剪叉式升降推车,剪叉式升降推车的升降端设有放置平台,放置平台上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第一轴承固定座和第二轴承固定座;所述第一轴承固定座内设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端部设有第一直线轴承固定块,第一直线轴承固定块内设有第一移动轴,第一移动轴的下端部设有轴套固定块,轴套固定块的下端设有抓取装置;所述放置平台上设有气缸,气缸连接有角型连接臂;所述第二轴承固定座内设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的一端与角型连接臂连接,另一端连接有直线连接臂,直线连接臂的端部设有穿设在轴套固定块的第三转轴。本发明便于人们搬运农作物秸秆,具有省时省力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农作物秸秆的抓取搬运机械手。
背景技术
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部分的总称,通常指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菜、棉花、甘蔗和其它农作物(通常为粗粮)在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一半以上存在于秸秆中,秸秆富含氮、磷、钾、钙、镁和有机质等,是一种具有多用途的可再生的生物资源。近年来国家和各级政府加大了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力度,投入资金与机械设备开展农作物秸秆的收集与利用。目前,一般采用人工收集转运,固定式秸秆打包机打捆的作业方式进行收集,在这其中,需要将搬运车开往地中,再将打捆好的秸秆搬运至车上,搬运的方式通常是采用人力搬运,而且由于搬运车的载货车厢较高,人们弯腰后捧起秸秆再放入车厢内,这个步骤长时间的劳作会使人们腰酸背痛,而且也费时费力,严重的影响农作物秸秆的搬运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农作物秸秆的抓取搬运机械手。本发明可以将农作物秸秆从地表以90°旋转方式搬运至半空中,便于人们放入车厢内收集搬运,而且省时省力,降了了人们的劳力消耗,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农作物秸秆的抓取搬运机械手,包括剪叉式升降推车,所述剪叉式升降推车的升降端设有放置平台,放置平台的一侧设有配重放置盒,另一侧设有L型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两个端部分别设有具有轴承的第一轴承固定座和第二轴承固定座;所述第一轴承固定座内设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端部设有第一直线轴承固定块,第一直线轴承固定块内设有第一移动轴,第一移动轴的下端部设有轴套固定块,轴套固定块的下端设有抓取装置;所述放置平台上还设有气缸,气缸的伸缩端经鱼眼接头连接有角型连接臂;所述第二轴承固定座内设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的一端与角型连接臂连接,另一端连接有直线连接臂,直线连接臂的端部设有第三转轴,第三转轴的一端穿设在轴套固定块内。
上述的农作物秸秆的抓取搬运机械手,所述的抓取装置包括与轴套固定块固定连接的电机固定室,电机固定室的下方经电机安装架连接有安装板;所述电机安装架上设有抓取电机,抓取电机的输出端穿过安装板后设有齿轮;所述安装板的底部两侧分别设有对称设置的一对第二直线轴承固定块和一对第三直线轴承固定块;所述第二直线轴承固定块内穿设有第二移动轴,第二移动轴上设有与齿轮相啮合的第一齿条;所述第三直线轴承固定块内穿设有第三移动轴,第三移动轴上设有与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条;所述第二移动轴的一端固定有左夹爪装置,所述第三移动轴的远离左夹爪装置的一端固定有右夹爪装置。
前述的农作物秸秆的抓取搬运机械手,所述左夹爪装置包括与第二移动轴端部固定的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上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第一勾爪;所述的右夹爪装置包括与第三移动轴端部固定的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上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第二勾爪;所述第一勾爪在左夹爪装置和右夹爪装置合拢时位于相领的第二勾爪之间。
前述的农作物秸秆的抓取搬运机械手,所示的第一勾爪的数量在5-10个;所述第二勾爪的数量在在5-10个。
前述的农作物秸秆的抓取搬运机械手,所述安装板的底部两侧还设有支撑压板,支撑压板的高度大于第二直线轴承固定块和第三直线轴承固定块,且小于第一勾爪和第二勾爪的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大学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研究院,未经温州大学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378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