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城市河流型黑臭水体修复技术集成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37971.3 | 申请日: | 2020-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855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高东东;周文波;陈亚平;董坤;韦娅俪;郭明昆;向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环保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人***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城市 河流 型黑臭 水体 修复 技术 集成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河流型黑臭水体修复技术集成系统,包括‑第一回水段、第二回水段、第三回水段、第四回水段、挡水坝、第一絮凝剂加药系统、第一污泥斗、植物缓冲浮岛、石墨烯光催化网、生态浮岛、第二污泥斗、第二絮凝剂加药系统、排污管、水生植物、河堤,构建了城市黑臭水体原位处理技术体系,可实现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中水质净化‑景观改善‑生态重建多重目标;采用原位处理修复方式治理黑臭水体,不占用土地,城市河流水质及生态景观改善效果好;有效提高水体透明度,增加溶解氧,除磷脱氮效果明显,借助本底生物构建稳定的生态链,满足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长效保持需求;该工艺方法实施难度小,浮岛采用模块化设计,易于更换和维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城市河流型黑臭水体修复技 术集成系统。
背景技术
城市水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然而城市黑臭水体不仅给群众带 来了极差的感官体验,也是直接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水环境问题。
目前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中存在以下问题:(1)许多城区存在截流控污不 到位、生态补水不足、初期雨水直排等问题;(2)黑臭水体造成城市景观体验 差;(3)城市黑臭水体的成因主要为外源污染、内源污染、自净能力差、缺乏 长效机制;(4)外源污染主要包括城市污水直排、工业废水偷排、合流制管网 溢流污染、城市初期雨水、农业面源及沿岸乱扔的垃圾等;内源污染主要包括 河底底泥释放、水生植物腐烂等;自净能力差主要包括水动力不足,流动性差、 缺氧、水生态系统脆弱等;缺乏长效机制主要为部门职能存在冲突,管理不到 位等。
为实现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中水质净化-景观改善-生态重建多重目标,满足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长效保持需求,特研发本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城市河流型黑臭水体修 复技术集成系统。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包括-第一回水段、第二回水段、第三回水段、第四回水段、挡水坝、 第一絮凝剂加药系统、第一污泥斗、植物缓冲浮岛、石墨烯光催化网、生态浮 岛、第二污泥斗、第二絮凝剂加药系统、排污管、水生植物、河堤,所述河堤 的中部设置多个所述挡水坝形成所述第一回水段、第二回水段、第三回水段、 第四回水段,所述第一回水段中设置有地域污泥斗,所述第一回水段、第二回 水段、第三回水段、第四回水段中均设置有植物缓冲浮岛,所述第一回水段中 设置有地域絮凝剂加药系统,所述第二回水段中设置有多个石墨烯光催化网, 所述第三回水段中设置有多个生态浮岛,所述第四回水段中设置所述第二絮凝 剂加药系统和第二污泥斗,所述植物缓冲浮岛上设置有排污管。
进一步,所述植物缓冲浮岛由布水槽、框架、集水槽、模块化基质、固定 绳索、浮岛固定装置、锯齿结构组成,所述排污管设置于河堤内,所述排污管 与所述布水槽连接,所述布水槽的中部设置所述框架,所述框架中设置多个模 块化基质,所述框架的另一侧设置所述集水槽,所述河堤的侧边设置所述浮岛 固定装置,所述集水槽与所述浮岛固定装置之间连接所述固定绳索,所述集水 槽与所述布水槽上部均设置为锯齿结构,所述模块化基质上种植水生植物。
进一步,所述第一回水段的底部为倾斜的硬化河床底,所述硬化河床底的 低端设置所述第一污泥斗,所述第一污泥斗中设置排泥泵。
进一步,所述生态浮岛由浮岛框架、打孔支撑板、悬挂式玄武岩纤维填料 单元、上固定端、下固定端组成,所述浮岛框架上设置所述打孔支撑板,所述 打孔支撑板的上端设置模块化基质,所述模块化基质上种植水生植物,所述打 孔支撑板上设置多条所述悬挂式玄武岩纤维填料单元,所述悬挂式玄武岩纤维 填料单元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所述上固定端和所述下固定端固定在所述打孔支 撑板的上下两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是一种城市河流型黑臭水体修复技术集成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环保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省环保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379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