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流体模拟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41300.4 | 申请日: | 2020-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607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朱青;李琨;齐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8 | 分类号: | G06F30/28;G06T13/60;G06F113/08;G06F111/04;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 11388 | 代理人: | 冯梦洪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驱动 流体 模拟 方法 | ||
1.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流体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两组不同的设置参数生成两个流体序列,然后转化成两组时空流体表面φ1和φ2作为输入数据;
(2)进行流体动态模型的配准,添加基于L0范数的光滑约束条件,通过限制变形场中所包含的非零梯度的数量实现变形场的光滑化处理;
(3)进行变形的对齐,通过残差迭代以及分辨率的分层逐渐优化;
(4)进行表面投影,为了恢复两组时空流体表面的细节,当光流匹配算法计算出表面SDF的变形场之后,通过线性查找的方式来获取更多细节的变形;
(5)进行插值运算并输出结果,利用变形场在流体表面φ1与流体表面φ2之间建立对应关系,将该变形场应用于插值运算生成不同流体表面间光滑且流畅的转换过程,插值运算结合两组流体表面SDF的并集,从而在结果中保留小液滴以及薄膜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数据驱动的流体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通过流体模拟算法获得的流体动画由一系列连续的流体表面序列组成,流体的每个微元在某一序列帧的时刻具有相应的瞬时速度信息,一个流体动画经过变形之后得到的结果仍然保持时空相关性,根据流体运动的速度场将流体动态模型转化成包含时间和空间维度的表面数据,使得在对动态数据进行变形优化时有更多的参考信息,流体模拟算法将利用不同的设置参数生成两组流体序列,然后将流体数据转化成两组时空表面φ1和φ2作为输入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数据驱动的流体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通过计算4D稠密变形场u将流体表面φ1的点映射到流体表面φ2,以使φ1的表面形态变形为φ2,通过光流技术计算两组流体动态模型之间的动作,流体模拟法的设置参数变量r作为导致两组流体表面之间出现区别的自变量,表示一种外部的控制参数,由光流的亮度恒定假设得出dφ/dr=0,应用链式法则推出流体动态模型的配准方程表示为公式(2):
其中,流体表面上点的位置变化dx/dr表示表面φ1到φ2的变形u,用表面φ2对时间和空间的导数来近似表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数据驱动的流体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基于L0范数的光滑约束条件的光流匹配模型的能量方程为公式(9):
其中,参数βT用于控制吉洪诺夫正则项的作用在整个方程中所占的影响,自适应参数βA用于控制点p的梯度与其对应的辅助变量vp之间的相似性,参数βS用于控制变形场的光滑程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数据驱动的流体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能量方程包括两种不同性质的子问题,分别对其建立了闭合解的模型;
子问题1:v的最小化
将未涉及到变量v的项去掉,根据公式(10)得到关于v的最小化模型
如果把点p的梯度作为已知量,对应变量vp可以通过条件方程来进行确定,该方程的表示为公式(11):
计算出流体表面上每个点p的最小能量,然后根据公式(12)求和就得到了子问题1的最小能量
子问题2:u的最小化,如果变量v已经确定,变形u的计算模型通过公式(13)表示:
该公式属于二次方程的最小化问题,利用梯度下降法直接求解,求E(u)关于变形量u的导数并令其为0,得到的线性方程表示为公式(14):
其中,用两组流体表面SDF的差φ1-φ2来表示梯度φr,作为变形目标的流体表面的空间梯度表示L为拉普拉斯算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4130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