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身门槛梁结构及氢能汽车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42472.3 | 申请日: | 2020-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196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张玺;郝义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格罗夫氢能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2 | 分类号: | B62D25/02;B62D25/20 |
代理公司: | 武汉知产时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38 | 代理人: | 付春霞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未来***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身 门槛 结构 汽车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门槛梁结构及氢能汽车,车身门槛梁结构包括侧围外板、侧围内板、连接板以及金属型材;连接板底部与金属型材顶部相适配且通过结构胶固定连接,连接板与金属型材之间的结构胶的厚度不小于3mm,侧围外板呈弯折状设置,下端与连接板外端固定连接,侧围内板呈弯折状设置,下端与连接板内端固定连接,侧围外板上端与侧围内板上端固定连接,以使侧围外板、侧围内板与连接板在截面上形成密闭空腔,侧围外板、侧围内板和连接板的材质为碳纤维复合材料。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适当增大胶层厚度,可吸收碳纤维和铝合金之间热膨胀系数差异造成的相对微小变形,提高碳纤维和金属材质连接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氢能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身门槛梁结构及氢能汽车。
背景技术
车身门槛与地板是非常重要的汽车防护部件,能够在汽车侧面碰撞中有效地抵挡外部侵入,保护乘员舱的完整性,减轻车内乘员伤害。受汽车宽度空间限制,车内驾驶员与乘员座椅固定在地板横梁上,距离侧围碰撞区非常近,这就要求车身门槛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能够抵抗侧面碰撞的冲击,同时地板与座椅横梁结构能对门槛提供足够的支撑,将驾驶舱尽快的推动远离碰撞区,降低侧围结构对乘员舱的侵入量及侵入速度。
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于汽车车身结构,可大幅度降低车身重量。但碳纤维件自身性能也存在一些特点,比如碳纤维层合板结构在承受面外冲击载荷时,吸能效果较差,因此应用在需要承受汽车碰撞载荷的下车体结构时,很难满足相关要求,将碳纤维应用于上车体来实现车身减重是一种有效途径。对于下车体采用金属材质,乘员舱上车体主要采用碳纤维的车身,上下车体在门槛梁位置连接配合方案是难点之一,需要考虑上下车体装配,碳纤维和金属材质之间的热膨胀系数差异,连接可靠性等。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身门槛梁结构及氢能汽车,通过适当增大胶层厚度,可吸收碳纤维和金属材质之间热膨胀系数差异造成的相对微小变形,提高碳纤维和金属材质连接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身门槛梁结构,包括侧围外板、侧围内板、连接板以及金属型材;
所述连接板底部与所述金属型材顶部相适配且通过结构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与所述金属型材之间的结构胶的厚度不小于3mm,所述侧围外板呈弯折状设置,下端与所述连接板外端固定连接,所述侧围内板呈弯折状设置,下端与所述连接板内端固定连接,所述侧围外板上端与所述侧围内板上端固定连接,以使所述侧围外板、所述侧围内板与所述连接板在截面上形成密闭空腔,所述侧围外板、所述侧围内板和所述连接板的材质为碳纤维复合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侧围外板上端向上翻折形成外翻边,所述侧围内板上端向上翻折形成内翻边,所述外翻边与所述内翻边通过结构胶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型材内侧上端设有朝外倾斜的倾斜面,以使所述连接板呈Z形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外端向下弯折形成下弯折部,所述下弯折部与所述金属型材外侧通过结构胶固定连接,所述侧围外板下端与所述下弯折部通过结构胶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侧围内板下端向内弯折形成内弯折边,所述内弯折边上表面用于与地板连接,所述内弯折边下表面与所述连接板上表面通过结构胶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型材包括上型材和下型材,所述上型材上表面与所述连接板下表面相适配且固定连接,所述上型材下表面呈平直设置,所述下型材上表面呈平直设置,所述下型材上表面与所述上型材下表面相适配且通过结构胶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型材底部向外和向内均延伸有上翻边,所述下型材顶部向外和向内均延伸有与所述上翻边相对的下翻边,所述上翻边贯穿设有定位孔,所述下翻边与所述穿孔相对应的位置贯穿设有配合孔,所述定位孔和所述配合孔用于与紧固件配合,以将所述上型材和所述下型材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所述侧围内板与所述定位孔相对应的位置均设有避让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格罗夫氢能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格罗夫氢能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424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