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燃气发动机尾气排放控制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43724.4 | 申请日: | 2020-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252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覃玉峰;刘志治;潘锋华;邬鹏;杨葵;朱赞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3/00 | 分类号: | F01N13/00;F01N3/20;F01N3/28;F01N9/00;F01N1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海心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5 | 代理人: | 王洪娟 |
地址: | 537006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气 发动机 尾气 排放 控制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气发动机尾气排放控制方法,涉及尾气处理,解决现有排气方式存在催化器会出现转化效率低或损坏的技术问题,所述方法包括:实时获取车辆的运行状态;当车辆处于滑行或制动系统开启工作模式下运行时,通过尾气旁通管绕过催化器将发动机尾气直接排到催化器下游;当车辆退出滑行或制动系统开启工作模式下时,将发动机尾气通过催化器排到催化器下游;当发动机出现严重失火时,通过尾气旁通管绕过催化器将发动机尾气直接排到催化器下游。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实现上述控制方法的系统。本发明根据车辆的运行状态通过尾气旁通管绕过催化器将发动机尾气直接排到催化器下游,可以避免催化器冷却而影响转化效率及避免催化器损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尾气处理,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燃气发动机尾气排放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发动机的有害排放物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一个主要来源,随着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要性日趋增加,降低发动机有害排放这一目标成为当今世界上发动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随着GB17691-2018重型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法规关于重型车实时道路排放的监测的应用,重型车辆在实际道路运行过程中的排放表现尤为重要。同时,为了满足GB7258-2017、GB12676-2014等法规关于辅助制动系统的要求,重型车辆、特别是重型运输车辆,需要辅助制动系统。
当前的辅助制动系统如图1所示,气缸A内的尾气通过增压器B、催化器C(一般为三元催化转化器)排出,通过发动机的摩擦损失、泵气损失等来实现吸收车辆惯性力,实现行车制动功能。但是对于燃气发动机,该系统存在两个较大的问题:其一,当车辆在滑行或辅助制动系统工作模式时,发动机停止燃料喷射、节气门全开、制动蝶阀关闭,从发动机排气系统排出的尾气是纯空气,气体温度低,一般在200℃左右,远低于燃气发动机催化转化器的工作温度(400~600℃)、流量大,当尾气流经催化转化器时,会快速冷却催化转化器,使得催化器的温度和尾气温度一致,当车辆从滑行状态或制动状态退出时,由于温度低而造成催化转化器转化效率低,从而造成从滑行状态或制动状态退出后的一段时间内车辆的污染物排放高。其二,当发动机出现严重失火之后,如果让未完全燃烧或未燃烧的燃料和空气混合气体直接进入催化器,会造成催化器高温损坏,甚至造成车辆着火,当出现严重失火之后,现有车辆除了让发动机停机,没有其他有效的保护措施确保催化器不出现高温损坏,同时又确保车辆不失去动力实现跛行回家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一是提供一种可以保证催化器的转化效率以及保护催化器的燃气发动机尾气排放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二是提供一种可以保证催化器的转化效率以及保护催化器的燃气发动机尾气排放控制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气发动机尾气排放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实时获取车辆的运行状态;
当所述车辆处于滑行或制动系统开启工作模式下运行时,通过尾气旁通管绕过催化器将发动机尾气直接排到所述催化器下游;
当所述车辆退出滑行或制动系统开启工作模式下时,将发动机尾气通过所述催化器排到所述催化器下游;
当发动机出现严重失火时,通过所述尾气旁通管绕过所述催化器将发动机尾气直接排到所述催化器下游。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车辆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时,控制器ECU实时计算发动机尾气温度,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获取催化器出口的实际尾气温度;
若发动机尾气进入到纯空气模式且发动机尾气温度低于设定温度,则通过所述尾气旁通管绕过所述催化器将发动机尾气直接排到所述催化器下游;否则,将发动机尾气通过所述催化器处理后排到所述催化器下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437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