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态循环养植系统、养植方法及集污处理池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45072.8 | 申请日: | 2020-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066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任志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龙南县致富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A01K63/06;A01G31/02;C02F9/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惠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71 | 代理人: | 满群 |
地址: | 3417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态 循环 系统 方法 处理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态循环养植系统、养植方法及集污处理池,生态循环养植系统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养殖池、集污处理池、种植水槽以及回水处理池,回水处理池与养殖池通过回水管连接,养殖池内的残饲粪便进入集污处理池由污水灭菌罐进行打散曝气灭菌处理后,变为液体肥流入种植水槽,经种植水槽内植物根系吸收净化后,随槽水汇入回水处理池,经回水处理池内过滤消毒后重新流入养殖池内,形成生态闭路水循环。本发明能充分利用养殖池内的营养元素混合液作为种植水槽内的植物的营养液,通过种植水槽内的植物吸收净化后回供养殖池内,实现生态闭路水循环,节约水资源同时还能对水产养殖的废水进行处理及增值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养殖种植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态循环养植系统及其养殖方法、用于生态循环养植系统的集污处理池、用于生态循环养植系统的种植水槽。
背景技术
中国是水产养植大国,传统的养殖方式为养殖,在传统的养殖产业中,由于随着鱼的排泄物以及残饲的积累,水体的氨氮增加,不利于鱼的存活,部分养殖户没有尾水净化意识,导致尾水中的残饲粪便的排放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有人提出了将养殖与种植进行了结合的想法,但是现有技术的养殖系统大部分才用的是开环模式,即养殖池与种植池通过管路连接,作为一次性灌溉用水,经过植物的吸收净化后直接排出,该种模式虽然对尾水进行了处理,但是现有技术中采用的方案还会存在植物吸收不完全,而残留的废水仍然需要人工处理才能排放,同时开环养殖种植系统的方式还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做不到真正的“绿色渔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传统开环养植系统浪费水资源且灌溉水不能被植物充分吸收问题的生态循环养植系统及其养植方法;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养殖池产生的尾水不能充分处理问题的集污处理池;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种植水槽内植物不能充分吸收槽水内的养料问题的种植水槽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生态循环养植系统,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养殖池、集污处理池、种植水槽以及回水处理池,所述回水处理池与养殖池通过回水管连接,养殖池内的残饲粪便进入集污处理池由污水灭菌罐进行打散曝气灭菌处理后,变为液体肥流入种植水槽,经种植水槽内植物根系吸收净化后,随槽水汇入回水处理池,经回水处理池内过滤消毒后重新流入养殖池内,形成生态闭路水循环。
作为优选:所述养殖池底部设为倒锥形,所述养殖池中心设有带过滤网的管道组件,养殖池内的残饲粪便通过所述管道组件汇集流出,所述养殖池还连接有新水补水管和鼓风机,所述新水补水管出水口连接有浮球阀,用于控制养殖池内的最低液面,所述鼓风机通过设置在池内的金属盘管与池内的纳米曝气管连接,用于保持养殖池内水温及维持养殖水的含氧量。
作为优选:所述集污处理池包括有污水进水口、污水灭菌罐,管道组件穿过所述污水进水口进入所述集污处理池内,所述污水灭菌罐通过固设在罐体下方的支撑架安装在集污处理池内,所述集污处理池还包括液位控制组件,所述液位控制组件通过一号三通与所述管道组件连接,所述液位控制组件包括二号三通及连接在二号三通上的排放阀和液位控制管,所述一号三通与二号三通通过管路连接,所述液位控制管位于集污处理池内,当养殖池处于未排污状态且液面高度高于液位控制管内液位高度时,液位控制管内污水溢流,进入集污处理池,排放阀位于所述液位控制组件的底部。
作为优选:所述污水灭菌罐包括罐体、穿设在罐体底板的污水曝气臭氧灭菌装置、设置在罐体壁上方的污水出水口、穿设在罐体顶盖的排气孔,所述罐体从上之下依次包括通过固定元件连接的顶盖、罐体壁、底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龙南县致富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未经龙南县致富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450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