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圆极化双功能的反射式超表面单元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52565.4 | 申请日: | 2020-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446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陈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灵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5/00 | 分类号: | H01Q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经济开***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极化 功能 反射 表面 单元 | ||
1.一种具有圆极化双功能的反射式超表面单元,其特征在于:基本单元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表层金属结构层(1)、中间介质层(2)和底层金属地(3);表层金属结构层包括依附于中间介质层(2)上表面的第一金属折线(11),第二金属折线(12)、第三金属折线(13)和第四金属折线(14),每条金属折线的两侧折线段与中间折线段平行,相邻的金属折线正交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本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本单元的周期边长p为9-11mm,所述第一金属折线(11)两侧折线段的长度a均为2.7-2.9mm;第二金属折线(12)两侧折线段的长度b均为2.45-2.65mm;第三金属折线(13)两侧折线段的长度c均为1.5-1.7 mm;第四金属折线(14)两侧折线段的长度d均为1.4-1.6 mm;第一金属折线(11),第二金属折线(12)、第三金属折线(13)和第四金属折线(14)中间折线段的长度e均为2.9-3.1mm,两侧折线段与中间折线段相连的折线段的长度f变化范围均为0-2.5mm;第一金属折线(11),第二金属折线(12)、第三金属折线(13)和第四金属折线(14)的每段折线段的宽度w均为0.2-0.4mm,两侧折线段与单元边框的间距g均为0.3-0.5mm;中间介质层(2)的厚度h为2.9-3.1mm,介电常数为2.05-2.45,损耗角正切为损耗角正切为-0.002-0.00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本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本单元的周期边长p为10mm,所述第一金属折线(11)两侧折线段的长度a均为2.8mm;第二金属折线(12)两侧折线段的长度b均为2.55mm;第三金属折线(13)两侧折线段的长度c均为1.6mm;第四金属折线(14)两侧折线段的长度d均为1.5mm;第一金属折线(11),第二金属折线(12)、第三金属折线(13)和第四金属折线(14)中间折线段的长度e均为3.0mm,两侧折线段与中间折线段相连的折线段的长度f变化范围均为0-2.4mm;第一金属折线(11),第二金属折线(12)、第三金属折线(13)和第四金属折线(14)的每段折线段的宽度w均为0.3mm,两侧折线段与单元边框的间距g均为0.4mm;中间介质层(2)的厚度h为3.0mm。
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本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表面基本单元共有10种基本状态,通过改变第一金属折线(11),第二金属折线(12)、第三金属折线(13)和第四金属折线(14)的两侧折线段与中间折线段相连的折线段的长度f,在左旋圆极化入射波的照射下,基本单元在13.5GHz频点附近可进行左旋圆极化入射至左旋圆极化反射的相位调控,相位范围达到350°,同时在16.5GHz附近可进行左旋圆极化入射至右旋圆极化反射的幅度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表面单元,其特征在于:10种基本单元的工作状态分别对应第一金属折线(11),第二金属折线(12)、第三金属折线(13)和第四金属折线(14)的两侧折线段与中间折线段相连的折线段的长度f=0.0mm、f=0.4mm、f=0.6mm、f=0.8mm、f=1.0mm、f=1.2mm、f=1.5mm、f=1.6mm、f=1.9mm和f=2.4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灵芯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杭州灵芯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5256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