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挤奶机器人的挤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52601.7 | 申请日: | 2020-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643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发明(设计)人: | 刘纯利;张玉山;田维;周广新;樊晓宇;许芹;王磊;李锐;刘涛;李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科技学院;安徽永牧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J5/04 | 分类号: | A01J5/04;A01J5/007;A01J9/00 |
代理公司: | 阜阳翰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56 | 代理人: | 尹杰 |
地址: | 233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挤奶 机器人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挤奶机器人的挤奶装置,包括安装箱,安装箱一侧均匀装有一组识别相机,在所述安装箱下侧固定连接工作箱,在所述工作箱内固定连接竖直设置的第一隔板,第一隔板将工作箱分隔成工作仓与储存仓,在工作仓顶部设有一组开口,在工作仓内固定连接一组铰接座,每个铰接座均铰接摆动杆,在工作仓内还装有用于控制摆动杆摆动的动力装置,摆动杆一一对应从所述开口处伸出至工作箱外侧,在每个摆动杆伸出至工作箱外侧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挤奶器。本发明的优点:在挤奶过程中,牛奶不会因为真空泵的吸力进入真空泵中,在吸奶完成后能够瞬间解除吸奶器的真空状态,避免了强行使得挤奶器离开奶牛皮肤而造成奶牛皮肤损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挤奶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挤奶机器人的挤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农场挤牛奶,主要以人工操作为主或者半自动化的操作,人工挤牛奶的方式不仅效率低,而且人工成本高,导致整体的成本上升,在挤奶的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导致部分奶源受到污染,使得牛奶的卫生无法得到很好的控制,而半自动化的挤牛奶操作,虽然效率提高,但是由于受到人工的操作方式影响,使得半自动化的挤牛奶操作方式成本仍然较高,而且牛奶的卫生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使得部分牛奶受到污染,从而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为此申请人研发了一种转盘式挤奶机器人,现有技术中虽然存在很多的挤奶装置,但是这些挤奶装置都不适合转盘式挤奶机器人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挤奶机器人的挤奶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挤奶机器人的挤奶装置,包括安装箱,安装箱一侧均匀装有一组识别相机,在所述安装箱下侧固定连接工作箱,在所述工作箱内固定连接竖直设置的第一隔板,第一隔板将工作箱分隔成工作仓与储存仓,在工作仓顶部设有一组开口,在工作仓内固定连接一组铰接座,每个铰接座均铰接摆动杆,在工作仓内还装有用于控制摆动杆摆动的动力装置,摆动杆一一对应从所述开口处伸出至工作箱外侧,在每个摆动杆伸出至工作箱外侧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挤奶器。
优选地,所述挤奶器包括桶体,所述桶体内侧底部设有与桶体内部相连通的出奶管,出奶管与所述储存仓相连通,在所述桶体外侧设有与桶体内部相连通的气管,在所述安装箱内装有真空泵,所述气管贯穿所述安装箱并与所述真空泵的吸气接口相连。
优选地,所述桶体的桶口处固定连接垫块,所述垫块远离所述桶体的一侧设有半球槽,半球槽的槽底处设有与所述桶体相连通的圆孔。
优选地,在所述气管上设有支管,支管上装有充气阀。
优选地,所述充气阀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一侧设有充气孔,所述支管通过充气孔与所述箱体内部相连通,在所述箱体一侧装有第二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固定连接密封板,通过第二电动伸缩杆控制密封板移动而将充气孔堵住或敞开,在所述箱体上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箱体相连通的圆管,在所述圆管上设有消音器。
优选地,在所述桶体内侧与所述气管相连通处固定连接密封的罩壳,在所述罩壳朝向所述桶体底部的一侧设有连通孔,在所述罩壳外侧固定连接挡板。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用于挤奶机器人的挤奶装置通过识别相机能够识别奶牛奶头的具体位置,在挤奶过程中,牛奶不会因为真空泵的吸力进入真空泵中,在吸奶完成后能够瞬间解除吸奶器的真空状态,避免了强行使得挤奶器离开奶牛皮肤而造成奶牛皮肤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用于挤奶机器人的挤奶装置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剖视图;
图3是挤奶器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4是充气阀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的E部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科技学院;安徽永牧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科技学院;安徽永牧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526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