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向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53047.4 | 申请日: | 2020-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465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峯隆马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斯巴鲁 |
主分类号: | B62D5/04 | 分类号: | B62D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杨敏;金玉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向 装置 | ||
提供一种抑制了因车辆转向而引起的搭乘者的头部的振动的转向装置。使具备产生使车辆的转向轮(W)转向的输出的致动器(71)以及根据转向输入来控制致动器的致动器控制部(80)的转向装置(1)构成为:具备滤波处理部(81),其进行从转向输入中降低或滤除预定的频带的成分的滤波处理,致动器控制部根据滤波处理后的转向输入来控制致动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置于汽车等车辆的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关于在汽车等车辆中抑制使搭乘者感到不适的振动等而改善乘坐感的现有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通过车内相机对包括搭乘者的头部在内的范围进行拍摄,并且检测作用于座椅的体压分布而辨别搭乘者的就座姿势的不稳定状态,为了防止头部和上身在前后方向上摇摆,以使头部和上身的前后方向上的共振频率即0.5至2Hz附近的悬架的阻尼力提高的方式增大阻尼力的控制增益的技术。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检测车辆的姿势状态以及与驾驶员的颈部的角度相关的人头部状态,以抑制驾驶员的颈部的角度变化量的方式对车辆的驱动力进行控制的技术。
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与根据搭乘者的加速请求而在车辆产生的纵向加速度的变化对应地通过致动器来驱动椅背或头枕,抑制搭乘者的头部的共振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8906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17877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8-128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在上述的现有技术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因转向而导致的车体行为成为振动源而使搭乘者的头部振动,乘坐感变差、或产生晕车的情况。
特别是,在不通过驾驶员的操作而通过车辆侧的控制来自动进行转向动作的情况下,有时因驾驶员不期望的转向动作而发生搭乘者的头部可能共振的车体振动,可能成为给搭乘者带来不适感等的原因。
鉴于上述的问题,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抑制了因车辆的转向导致的搭乘者的头部的振动的转向装置。
技术方案
本发明通过如下的解决方案来解决上述的课题。
第一方式的发明是一种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致动器,其产生使车辆的转向轮转向的输出;致动器控制部,其根据转向输入来控制上述致动器;以及滤波处理部,其进行滤波处理,上述滤波处理是从上述转向输入中降低或滤除预定的频带的成分的处理,上述致动器控制部根据上述滤波处理后的上述转向输入来控制上述致动器。
据此,通过从使转向轮转向的致动器的控制波形中降低或除去搭乘者的头部可能共振的频率成分,从而能够抑制搭乘者的头部的动作,防止搭乘者感到乘坐感变差或发生晕车。
第二方式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记载的转向装置中,具备:头部行为检测部,其检测上述车辆的搭乘者的头部的行为;以及频率检测部,其利用上述头部行为检测部的输出来检测上述头部的振动频率,上述滤波处理部降低或滤除包含上述头部的振动频率在内的频带的成分。
据此,基于检测搭乘者的头部的振动频率而得的结果,来进行滤波处理部中的滤波的设定,由此能够可靠地得到上述的效果。
第三方式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记载的转向装置中,上述频带的至少一部分被设定在1Hz至5Hz的范围内。
据此,通过在搭乘者是具有通常体格的成人的情况下降低或滤除头部可能共振的频带,能够可靠地获得上述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斯巴鲁,未经株式会社斯巴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5304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