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马铃薯黑痣病菌快速检测体系的建立及其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0253817.5 申请日: 2020-04-02
公开(公告)号: CN113493845A 公开(公告)日: 2021-10-12
发明(设计)人: 李宝聚;李磊;石延霞;谢学文;柴阿丽;祁研;黄艺烁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主分类号: C12Q1/689 分类号: C12Q1/689;C12Q1/6851;C12Q1/06;C12Q1/04;C12N15/11
代理公司: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代理人: 张立娜
地址: 100081 北***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马铃薯 黑痣 病菌 快速 检测 体系 建立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马铃薯黑痣病菌快速检测体系的建立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了用于检测立枯丝核菌AG‑3融合群的引物对,为由SEQ ID No.1所示的单链DNA和SEQ ID No.2所示的单链DNA组成的引物对。本发明基于立枯丝核菌AG‑3TEF的保守区,设计可应用于普通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用于检测立枯丝核菌AG‑3融合群的特异性引物,建立简单快速、灵敏度高、准确可靠的检测体系,以期对种薯带菌及土壤带菌起到早期监测的预警作用,为防治马铃薯黑痣病提供技术依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马铃薯黑痣病菌快速检测体系的建立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马铃薯是仅次于小麦、水稻和玉米的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谢从华.2012.马铃薯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1):1-4.),也是一种工业原料和饲料兼用的重要经济作物(侯飞娜.2015.马铃薯全粉营养特性分析及马铃薯—小麦复合馒头专用品种筛选研究[硕士论文].新疆:新疆农业大学.)。我国是世界马铃薯生产大国之一,多年以来马铃薯产量和种植面积一直居世界首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马铃薯种植面积约为4758.07千公顷,年产量为1798.37万吨(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2018.中国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随着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推进,马铃薯种植面积的扩大,致使马铃薯主产区难以实行轮作,引发马铃薯连作障碍(安小敏.2017.马铃薯土传病害生物防控技术的研究[硕士论文].内蒙古:内蒙古农业大学.)。马铃薯土传病害日益加重,近年来黑痣病成为甘肃、内蒙古、青海、山东、黑龙江、宁夏、云南、河北等马铃薯主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据报道,马铃薯黑痣病发病严重时,发病率高达90%以上(田晓燕,蒙美莲,张笑宇,董瑞利,胡俊.2011.马铃薯黑痣病菌菌丝融合群的鉴定.中国马铃薯,25(05):298-301.)。

马铃薯黑痣病是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Yanar Y,Yusuf G,Cesmeli I,Coskun S.2005.Characterization of Rhizoctonia solani isolates from potatoesin Turkey and screening potato cultivars for resistance to AG-3isolates.Phytoparasitica,33(4):370-376.),根据菌丝亲和能力,立枯丝核菌被划分为14个不同的菌丝融合群,AG-1—AG-13、AG-BI(Sneh B,Jabaji-Hare S,Neate S M,DijstG.1996.Rhizoctonia Species:Taxonomy,Molecular Biology,Ecology;Pathology andDisease Control.Rhizoctonia,Species:Taxonomy,Molecular Biology,Ecology,Pathology and Disease Control.Springer Netherlands.),其中AG-3是引起我国北方马铃薯黑痣病的优势类群,占比可达71%以上(李晓妮,徐娜娜,于金凤.2014.中国北方马铃薯黑痣病立枯丝核菌的融合群鉴定.菌物学报,33(3):584-593.)(Lehtonen M J,Wilson PS,Ahvenniemi P,Valkonen J P T,Vanhatalo A,Alakukku L.2009.Formation of cankerlesions on stems and black scurf on tubers in experimentally inoculatedpotato plants by isolates of AG2-1,AG-3and AG5 of Rhizoctonia solani:a pilotstudy and literature review.Agricultural and Food Science,18:223-233.)。立枯丝核菌为土壤习居菌(杨继堂,陶亚群,闫文凯,鲁红学,张长青.2015.11种杀菌剂对立枯丝核菌的室内毒力测定.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12(03):1-4.),在田间多为无性态,不产孢(宁晓雪,苏跃,马玥,宁晓宇,张俊华.2019.立枯丝核菌研究进展.黑龙江农业科学,(02):140-143.),以菌核在块茎上或土壤里越冬成为翌年侵染源,且带菌种薯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菌核可在土壤中存活时间长达6年之久(Butler E E,Bracker C.1970.Morphology andcytology of Rhizoctonia solani.In:Parmeter J R.(ed)Rhizoctonia solani:BiologyandPathology.Berkeley,C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pp 32~51.)。相关研究发现,很少轮作或不轮作的土地,丝核菌的存活数量会加大(曹春梅,李文刚,张建平,张庆平,郭景山.2009.马铃薯黑痣病的研究现状.中国马铃薯,23(03):171-173.),并且土壤中菌核量直接影响马铃薯黑痣病的发病率和发生程度。因此,针对黑痣病菌建立种薯、带菌土壤快速检测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538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