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56958.2 | 申请日: | 2020-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376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解军;王磊;王晓玲;侯淑琳;刘志贞;黄婷娟;李秀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68 | 分类号: | G01N33/68;G01N33/58;G01N33/577;G01N33/569;G01N33/558 |
代理公司: | 太原华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4108 | 代理人: | 李毅 |
地址: | 030001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冠状病毒 检测 试剂盒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包括底板和固定在底板上的样品垫、胶体金垫、NC膜和吸水垫,在NC膜上设置检测线和质控线,胶体金垫上包被的抗原是由胶体金标记的N蛋白和胶体金标记的S‑RBD蛋白组成的混合抗原蛋白,检测线为小鼠抗人IgM抗体和小鼠抗人IgG抗体检测线。本发明检测试剂盒以N蛋白和S‑RBD蛋白作为抗原,可以提高COVID‑19初步检测的灵敏度,适用于大规模人群的快速筛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胶体金检测试剂盒,特别是涉及一种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胶体金试剂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是目前已知继SARS、MERS之后第7种可以感染人的冠状病毒。2019-nCoV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具有潜伏期长、传染力强、无症状感染等特点。因此,开发有效的诊断试剂盒是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技术支撑。
目前2019-nCoV感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主要为病毒核酸检测,这是临床诊断疑似病例的金标准。然而,该检测方法繁琐、成本高、检测周期较长,而且需要在经过认证的实验室进行,并由专业技术人员操作和判断检测结果,不仅对场地和操作人员有特殊要求,而且检测结果很容易受到样品质量的影响。
2019-nCoV的快速筛查对临床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至关重要,开发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2019-nCoV筛查方法十分必要。
血清特异性抗体是快速、高灵敏诊断病毒感染的指标。与SARS和MERS类似,新型冠状病毒也属于β-冠状病毒,这表明其在宿主体内可能具有相似的免疫反应过程。
当机体感染病毒后,IgM是初次体液免疫应答最早出现的抗体,血清中IgM升高,提示新近发生感染,可用于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但IgM的浓度和亲和力较低,持续时间较短,无法判断病毒感染中晚期,特别是对无症状感染者容易漏检。IgG抗体的产生时间晚于IgM,但其浓度和亲和力较高,维持时间较长。特异性IgG抗体具有长期免疫记忆,是判断病毒感染中晚期或既往感染的重要指标。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带有囊膜的正链RNA病毒,膜表面编码有刺突蛋白S、膜蛋白M、小包膜蛋白E三种结构蛋白。此外,在病毒核衣壳内还编码有一种重要的结构蛋白,即核衣壳蛋白N(N蛋白)。
目前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试剂盒也大都是选取2019-nCoV的N蛋白作为抗原,且2019-nCoV的N蛋白序列已被公开。在现有胶体金试剂盒技术的基础上,已有公司和研究机构开发并成功制作出N蛋白作为抗原的胶体金示踪试剂盒。
然而,在2019-nCoV病毒感染的初期,由于机体内产生的抗体量极少,N蛋白可能无法准确标记出机体内的抗体,可能会导致漏检。
同时,试剂盒的检测灵敏度通常也低于核酸检测,同样会造成检测结果出现漏检的现象。因此,基于胶体金示踪法的高灵敏度试剂盒还有待进一步开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N蛋白和S-RBD蛋白作为金标抗原,针对IgG和IgM抗体进行联合检测的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以快速筛查大规模人群,提高新型冠状病毒初步检测的准确度。
本发明所述的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包括底板,以及固定在所述底板上的包被有抗原的胶体金垫、设置有质控线和检测线的NC膜、吸水垫和样品垫,其中,在所述NC膜的检测线端依次固定胶体金垫和样品垫,质控线端固定吸水垫。
具体地,本发明所述胶体金垫上包被的抗原是由胶体金标记的N蛋白和胶体金标记的S-RBD蛋白混合组成的混合抗原蛋白。
进而,本发明所述NC膜上设置的检测线为小鼠抗人IgM抗体和小鼠抗人IgG抗体检测线。
为了保证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和检出的准确性,本发明选择的小鼠抗人IgG抗体和小鼠抗人IgM抗体均为单克隆抗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医科大学,未经山西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569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