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河湖底泥处理处置的技术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57357.3 | 申请日: | 2020-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929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张鸿涛;范亚民;向莹;高宏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控环境(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02 | 分类号: | C02F11/02;C02F11/121;C02F11/122;C02F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彭丽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7 | 代理人: | 彭丽芳 |
地址: | 100192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湖底 处理 处置 技术 | ||
1.一种适用于河湖底泥处理处置的技术,其特征在于,全面分析河道(湖泊)底泥处理处置的4个阶段,包括:阶段1-河道(湖泊)底质采样检测分析、阶段2-底泥污染治理技术分析、阶段3-底泥处理技术分析、阶段4-底泥处置技术分析,进而提出一套成熟的一种适用于河道(湖泊)底泥处理处置的技术,各阶段内容如下:
(1)阶段1-河道(湖泊)底质采样检测分析底质采样点一般设在主要河道(湖泊)及污染源排放口与湖(库)水混合均匀处,底质采样量通常为1kg~2kg,样品中的砾石、贝壳、动植物残体等杂物应予剔除;
(2)阶段2-底泥污染治理技术分析:河道(湖泊)底泥污染治理技术包含两大类型:原位修复技术与异位修复技术;原位修复技术包括原位掩蔽技术、原位化学处理技术以及原位微生物处理技术;异位修复技术包括干式清淤与带水作业清淤两种方式;
(3)阶段3-底泥处理技术分析:本阶段是处理阶段2-河道(湖泊)底泥污染治理技术中的异位修复技术产生的污染底泥,即处理清淤疏浚的底泥。底泥减量化处理包括以下三个步骤:三级筛分系统、余水处理系统以及带式压滤系统;
(4)阶段4-底泥处置技术分析:本阶段是对阶段2-河道(湖泊)底泥污染治理技术中的异位修复技术产生的底泥(即清淤疏浚的底泥)进行处置,实现资源化回用。处理流程如下:干式清淤(两栖式挖斗机)挖出的污染底泥,与带水作业清淤(环保绞吸船)清出的污染底泥经三级筛分机筛分出来的颗粒物以及带式压滤机压滤出来的泥饼,上述三类污染底泥运至指定堆场,通过翻抛机翻抛碾压,同时,加入一定配比的底泥固化剂、稳定剂、捕捉剂、微生物调和剂、杀毒剂以及芽孢杆菌,以钝化固结底泥中的各类污染物质,降解污染物的释放速率。上述药剂与底泥均匀混合后,定时翻抛碾压晾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河湖底泥处理处置的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泥处理处置工艺流程阶段1-河道(湖泊)底质采样检测分析,一般底泥取样深度为80-100cm,采用柱状取样器,采回的泥样根据颜色、性状分为上、中、下三层进行检测,检测指标包括:含水率、有机质、TP、TN、Cu、Zn、Hg、Pb、Cr、As。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河湖底泥处理处置的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泥处理处置阶段2-河道(湖泊)底泥污染治理技术中的原位修复技术一般采用原位化学处理技术与原位微生物(植物、微生物)处理技术相结合的处理方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河湖底泥处理处置的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泥处理处置阶段2-河道(湖泊)底泥污染治理技术中的异位修复技术一般根据现场河道(湖泊)的宽度、水深等因素综合考虑,可采用干式清淤与带水作业清淤相结合的处理方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河湖底泥处理处置的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泥处理处置阶段3-河道(湖泊)底泥处理技术主要用于处理阶段2-河道(湖泊)底泥污染治理技术中的异位修复技术产生的污染底泥,即处理清淤疏浚的底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河湖底泥处理处置的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泥处理处置阶段4-河道(湖泊)底泥处置技术中,对经处置工艺的后的底泥做浸出试验分析:浸出试验结果为各化学指标浸出试验均为N.D(未检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河湖底泥处理处置的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泥处理处置阶段4-河道(湖泊)底泥处置技术中,经该工艺处置后的底泥不局限于普通的填埋处理或焚烧处理,可作为园林绿化土回用,用于造林育苗和城市绿化的肥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控环境(北京)有限公司,未经清控环境(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5735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