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正轴作用匣形曲正畸力预测模型建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61477.0 | 申请日: | 2020-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759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姜金刚;左晖;姚亮;陈奕豪;张永德;王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A61C7/00;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正轴 作用 匣形曲正畸力 预测 模型 建立 方法 | ||
1.一种正轴作用匣形曲正畸力预测模型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的具体实现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提取正轴作用匣形曲正畸力的承载力臂和加载特征;
2)归纳正轴作用匣形曲正畸力影响参数;
3)建立正轴作用匣形曲挠曲线微分方程,定义边界条件;
4)建立正轴作用匣形曲正畸力预测模型;
所述的步骤1)中,牙齿模型(1)安装在蜡制颌堤(4)上,正畸托槽(3)安装在每个牙齿模型(1)上,通过分析正轴作用匣形曲(2)的特点,提取正轴作用匣形曲(2)的承载力臂和加载特征为:正轴作用匣形曲(2)由施力水平臂(2-1)、垂直臂a(2-2)、斜向臂(2-3)和垂直臂b(2-4)组成,通过预先弯制正轴作用匣形曲(2),获得储备在正轴作用匣形曲(2)中的弹性力作为正畸力,正轴作用匣形曲(2)的斜向臂(2-3)是其内边的一条斜向弓丝,使用时斜向臂(2-3)弓丝入正畸托槽(3)方向应与畸形牙齿模型(1)扶正方向一致,即与畸形牙齿模型(1)上的正畸托槽(3)槽沟方向相反;提取正轴作用匣形曲(2)正畸力的加载特征为:畸形牙齿模型(1)的位置相对于排齐牙齿模型(1)在垂直畸形牙齿模型(1)轴线的方向上产生偏移位移,则正轴作用匣形曲(2)的斜向臂(2-3)弓丝安装于畸形牙齿正畸托槽(3)的槽沟中,施力水平臂(2-1)由绑扎在正畸托槽(3)中的斜向臂(2-3)正畸弓丝的牵引,在偏移方向上产生同等形变,并以两侧牙齿模型(1)为支抗,产生与施力水平臂(2-1)正畸弓丝形变相反的单向正畸力;
所述的步骤2)中,以施力水平臂(2-1)和垂直臂b(2-4)的交点RA(2-5)为原点建立笛卡尔坐标系,归纳影响正轴作用匣形曲(2)正畸力F大小的主要参数包括弓丝材料特性M,弓丝截面特性S和垂直作用匣形曲的特征参数Q,其中常用的弓丝材料包括不锈钢丝、澳丝和镍钛合金丝,参数为弹性模量E,弓丝的截面特性包括截面积和截面形状,参数为对弯曲轴的惯性距I,正轴作用匣形曲(2)的特征参数为正轴作用匣形曲(2)的施力水平臂(2-1)长度l,施力水平臂(2-1)和垂直臂a(2-2)的交点RB(2-6)在竖直方向上的加载距离h,因此得到正轴作用匣形曲(2)正畸力预测模型的基本形式,如式(1)所示,
F=(M,S,Q) (1)
所述的步骤3)中,由正轴作用匣形曲(2)正畸力受力分析,以及根据梁弯曲小变形理论和叠加原理建立模型,可以得到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
式中,v(x)为施力水平臂(2-1)的弯曲挠度,即端点RB(2-6)在竖直方向的移动距离,M(x)是x轴方向上d距离处所受弯矩,Iz为弓丝截面对z轴的惯性矩,对于圆丝Iz=πD4/64,D为圆丝直径,对于方丝Iz=c1c23/12,c1为矩形弓丝截面上与z轴垂直边的长度,c2为矩形弓丝截面上与z轴平行边的长度;
对式(2)进行积分,得到正轴作用匣形曲(2)的转角方程θ(x)和挠度方程v(x)为:
式中,C0和D0是积分常数,由边界条件确定,而斜向臂(2-3)的弯矩方程为:
M(x)=-m (5)
式中,m为施力水平臂(2-1)产生挠度v(x)的变形所需要的压力,将式(2)和式(5)带入到式(3)和式(4)中进行积分,可得:
为确定式(6)和式(7)中的积分常数C0和D0,需要确定施力水平臂(2-1)弓丝的边界条件,基于支撑条件,挠度和转角方程定义,在x=0,即在交点RA(2-5)处的转角方程θ(x)|x=0=0,挠度方程v(x)|x=0=0,解得C0=0,D0=0;
将C0,D0代入公式(6)和公式(7)中得:
在x=l,即在交点RB(2-6)处得到最大转角和最大挠度,得:
因为最大挠度ν(x)max为加载距离h,可得:
所述的步骤4)中,由作用力反作用力原则,正轴作用匣形曲(2)的施力水平臂(2-1)在绑扎在正畸托槽(3)中的斜向臂(2-3)正畸弓丝的牵引下,产生的正畸力M(x)即为产生弯曲变形所需要的反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6147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垂直作用匣形曲正畸力预测模型建立方法
- 下一篇:微型潘宁离子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