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误将油门当刹车的智能识别及控制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64491.6 | 申请日: | 2020-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194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孙后环;陈舟;南文光;沈鑫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K28/14 | 分类号: | B60K28/14;B60K26/02;B60T7/12;B60T11/04 |
代理公司: | 南京业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21 | 代理人: | 董存壁 |
地址: | 21181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门 刹车 智能 识别 控制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误将油门当刹车的智能识别及控制系统,包括ECU控制器、电子油门角位移传感器/传统油门踏板转速传感器、方向盘转角传感器、汽车左转向灯控制开关、汽车各档位开关、电子手刹、喷油控制系统、报警信号灯和自动刹车系统,还包括柔性拉索。上述智能识别及控制系统之控制方法包括ECU控制器接收车辆输出信号,确定车辆工作状态,并设定车辆不同工作状态下油门踏板角加速度门限值;ECU控制器接收油门踏板角位移或转速信号并计算得到角加速度值,判断是否误踩油门;判定误踩后启动自动刹车系统实现紧急制动。本发明的误将油门当刹车的智能识别及控制系统,能有效避免司机因误将油门当刹车而引发的交通事故,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识别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误将油门当刹车的智能识别及控制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的日益增多,道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也随之增加,几乎每年都有司机误将油门当成刹车从而引发交通事故的报道,不管新手老手,遇到突发状况,由于精神紧张或操作不当,都很容易发生错踩油门的情况,这个时候,轻则虚惊一场,重则车毁人亡。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综合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既适用于采用电子油门的车辆,也适用于采用传统的非电子油门的车辆,若车辆采用电子油门,油门踏板的角加速度为电子油门传感器输出的角位移信号经二次求导得到;若车辆采用传统的非电子油门,油门踏板的角加速度为转速传感器的输出值经一次求导得到,所述转速传感器安装在非电子油门踏板回转轴上。ECU控制器接收油门踏板角位移或转速信号并计算得到角加速度值,判断是否误踩油门,当判定误踩后启动自动刹车系统实现紧急制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误将油门当刹车的智能识别及控制系统及方法,能有效避免司机因误将油门当刹车而引发的交通事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误将油门当刹车的智能识别及控制系统,包括ECU控制器、电子油门角位移传感器/传统油门踏板转速传感器、方向盘转角传感器、汽车左转向灯控制开关、汽车各档位开关、报警信号灯、电子手刹、喷油控制系统和自动刹车系统,所述自动刹车系统包括制动踏板、真空助力器、制动液压缸、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液压泵、过滤器、油箱和溢流阀,所述真空助力器的柱塞推杆通过机械铰链与所述制动踏板相连,所述制动液压缸设置在制动踏板的背侧;所述自动刹车系统还包括柔性拉索,所述制动踏板的背侧通过所述柔性拉索与制动液压缸内的活塞杆相连,所述制动液压缸的左右油腔通过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分别连接液压泵、溢流阀和油箱,所述液压泵通过过滤器与油箱相连;所述ECU控制器的制动信号输出端YA与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电磁铁YA1相连。
采用上述误将油门当刹车的智能识别及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设定车辆不同工作状态下的油门踏板角加速度的门限值,所述车辆不同工作状态包括挂前进档状态、挂倒车档状态、挂空档状态以及超车状态;
2)ECU控制器接收车辆的输出信号,判断车辆的工作状态;所述车辆的输出信号包括汽车挂前进档信号、汽车挂倒档信号、汽车挂空档信号、汽车左转向灯开启信号以及汽车方向盘转角传感器信号;
3)ECU控制器接收油门踏板的角位移或转速信号并计算得到加速度值,确定车辆的工作状态,之后ECU控制器将计算得到的油门踏板角加速度值与相应工作状态下的油门踏板角加速度门限值进行比较,判断是否误踩油门;
4)若ECU控制器判定是误踩油门,则ECU控制器输出发动机断油控制信号,同时启动电子手刹信号和制动信号YA并点亮报警信号灯,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电磁铁YA1得电后,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左位工作,制动液压缸靠近制动踏板侧油腔进油,活塞杆被推动向远离制动踏板侧移动,柔性拉索拉动制动踏板顺时针转动,车辆紧急制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644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