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碳自养脱氮罐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64496.9 | 申请日: | 2020-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841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叶建荣;余晓;张建;王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水艺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C02F101/10;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陈琦;陈继亮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养 脱氮罐 | ||
1.一种无碳自养脱氮罐,它包括罐体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底部设有一带法兰的进水口,进水口连接罐体内网状穿孔配水管,该配水管经过高压泵将水送入顶部的环形收水三角堰中通过自流方式流向罐体一侧顶部设置的集水出水孔中流出,所述网状穿孔配水管与顶部环形收水三角堰中设有滤料反应区,该反应区内设有填料微生物反应滤层,所述填料微生物反应滤层内设有复合硫基多孔填料和固体颗粒复合微生物固定化多酶体系载体,该载体可以提供和扩增培养专性自养反硝化优势微生物菌群,所述填料微生物反应滤层的外侧还设有取样管口,取样管口通过设置在罐体外部的取样口进行取样,所述顶部环形收水三角堰下方还设有一回流孔,该回流孔将水通过回流口的网状集水管流入至填料微生物反应滤层内,所述罐体内侧壁上还设有一根反冲洗供气管,该供气管底部设有网状穿孔曝气管,其顶部设有鼓风机,通过鼓风机将气进入曝气管中进行反冲清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碳自养脱氮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的外侧还设有爬梯和检查视镜,并在爬梯一侧边上设有用于更换填料用的加料人孔和第一检查人孔,所述罐体的顶部中心位置设有第二检查人孔,并在第二检查人孔一侧设有排气孔,可将反冲后的气水进行分离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碳自养脱氮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微生物反应滤层内的复合硫基多孔填料和固体颗粒复合微生物固定化多酶体系载体是通过1t复合硫基多孔填料与6kg固体颗粒复合微生物固定化多酶体系载体的顺序,逐层投加以上两种滤料至到滤层顶部,所述固体颗粒复合微生物固定化多酶体系载体是将高密度的专性自养反硝化优势组合微生物菌群通过离子吸附、包埋、交联、共价结合的方式固定在一个多酶体系的载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碳自养脱氮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微生物载体由渗透压调节剂NaCl,wt%=0.5-0.8%、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wt%=0.03-0.06%、营养物质(其中含酵母粗提取物8-10g/L、蛋白胨10-20g/L、葡萄糖5-10g/L、NH4Cl 5-10g/L,K2HPO4 5-10g/L),wt%=9.6-12.8%、缓冲剂NaHCO3,wt%=0.05-0.10%、电子传递激活剂Mn2+与金属盐类,wt%=0.05-0.10%、乙醇3.2-3.8%、微生物菌种wt%=5.4-6.4%组成,所述载体材料为沸石基wt%=79.58-84.29%,所述复合硫基多孔填料由脱氮填料、同步脱氮除磷填料、碱型脱氮填料、碱型同步脱氮除磷填料中的一种或多种填料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碳自养脱氮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微生物通过浸渍干化作用制备所述固体颗粒复合微生物固定化多酶体系载体填料,固化载体微生物含脱氮自养菌系≥2.0×108CFU/g,载体填料为固体颗粒,直径3/8英寸,细孔内外表面积约2~3m2,无毒无刺激性,能够使微生物有较大的空间附着而繁殖,所述该复合微生物具体制作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固化载体微生物进行活化、扩大培养,所含菌种包括:脱硫硫杆菌、氧化亚铁硫杆菌、高耐硫杆菌、脱氢协同硫杆菌、硫发菌、夹罗氏硫杆菌、贝氏产酸阿贝尔球菌、发硫菌、贝氏硫杆菌、脱氮硫杆菌、硫酸盐还原菌、鳌台球菌;
步骤二,将扩培后的微生物接种到混合培养基中培养,时间控制在10-14h,培养温度40℃左右,得到混合菌种;
步骤三,将乙醇通入扩培后的微生物混合菌种中,之后将载体材料缓慢加入,采用离心将其混合均匀浸渍,离心机的转速控制在50-70rpm,混合时间10min,得到的混合物放入平铺容器中自然干化,得到固体颗粒复合微生物固定化多酶体系载体;
所述步骤二中所述混合培养基将步骤1中的微生物菌种与透压调节剂、表面活性剂、营养物质、缓冲剂、电子传递激活剂,用5-10g/L去离子水溶解混合得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水艺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水艺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6449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