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长度可变的连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66526.X | 申请日: | 2020-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945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发明(设计)人: | 罗海鹏;段心林;占文锋;吴广权;徐昆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7/04 | 分类号: | F16C7/04;F16C7/06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蔡光仟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长度 可变 连杆 装置 | ||
一种长度可变的连杆装置,包括大头连杆体,大头连杆体包括油腔、第一油槽、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第二油槽、第一油路、第二油路、第一进油通道和第二进油通道,第一油槽环绕油腔,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及第二油槽均设于油腔与第一油槽之间的内壁上,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将油腔与第一油槽相连通,第二油槽位于第一单向阀与第二单向阀之间,且与第一油槽连通,第一油路的一端与油腔的一端连通,另一端与第一油槽连通,第二油路的一端与油腔的另一端连通,另一端与第一油槽连通,第一油路与第二油路交叉设置,第一进油通道与第一油槽的一侧连通,第二进油通道与第一油槽的另一侧连通。本发明的长度可变的连杆装置结构简单、兼容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长度可变的连杆装置。
背景技术
可变压缩比技术是发动机革命性技术,在发动机中低负荷采用高压缩比能够提高发动机热效率,降低油耗,在高负荷采用低压缩比能够提高发动机功率和扭矩,满足动力性要求。目前众多主机厂和机构在该技术的零部件结构研究已有多年,由于相关的结构和装置种类众多,如果可变压缩比结构复杂和空间需求大,那么整个发动机则需要大改,而且技术还不能达到不同发动机通用目的;通过改变连杆长度而达到压缩比可变,由于机构变动少,不会影响传统发动机的正常运行,因此可以不需大改动发动机即可通用。
但现有的长度可变连杆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所需要实施的机构非常复杂,生产线变动巨大;或者需要将发动机进行重新设计或重大改变,不能在已有发动机上沿用,通用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长度可变的连杆装置,能减少加工程序,具有低成本优势、技术兼容性强、可以提高连杆在长短状态时的切换响应性、可降低油腔内部油压,提高连杆寿命。
一种长度可变的连杆装置,包括大头连杆体,大头连杆体包括油腔、第一油槽、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第二油槽、第一油路、第二油路、第一进油通道和第二进油通道,
第一油槽环绕油腔,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以及第二油槽均设于油腔与第一油槽之间的内壁上,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将油腔与第一油槽相连通,第二油槽位于第一单向阀与第二单向阀之间,且与第一油槽连通,第一油路的一端与油腔的一端连通,另一端与第一油槽连通,第二油路的一端与油腔的另一端连通,另一端与第一油槽连通,第一油路与第二油路交叉设置,第一进油通道与第一油槽的一侧连通,第二进油通道与第一油槽的另一侧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大头连杆体还包括第三油槽,第一进油通道的进口与第三油槽的一端连通,第二进油通道的进口与第三油槽的另一端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油腔和所述第一油槽均呈腰形状,第二油槽的横截面呈弧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油路和所述第二油路均设于所述大头连杆体的一侧,第二油路的出口位于第二油槽上方,第一单向阀为低压单向阀,第二单向阀为高压单向阀。
进一步地,所述长度可变的连杆装置还包括小头连杆体、第一密封圈、弹簧阀体、传动轴和第二密封圈,传动轴可活动地设置在油腔内,传动轴的一部分与油腔的内壁相接,另一部分与小头连杆体相连,第一密封圈设置弹簧阀体上,小头连杆体穿过第一密封圈与传动轴相连,弹簧阀体的一部分位于第一油槽内,另一部分与大头连杆体相连,第二密封圈可活动地设于第一油槽内,弹簧阀体与第二密封圈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轴包括滑动体和连接柱,连接柱与滑动体相连,滑动体与油腔的内壁相接,连接柱上设有外螺纹,小头连杆体的一端设有第一螺纹孔,连接柱上的外螺纹与第一螺纹孔的内螺纹配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体将所述油腔分为上油腔和下油腔,第一单向阀与上油腔连通,并且阀口面向上油腔,第二单向阀与下油腔连通,并且阀口面向下油腔,第一油路与上油腔连通,第二油路与下油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长度可变的连杆装置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6652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远心光学系统和远心镜头
- 下一篇:资源指示方法和通信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