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超速PCR与功能核酸显色的定量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66832.3 | 申请日: | 2020-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548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许文涛;黄昆仑;田晶晶;李舒婷;杜再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6 | 分类号: | C12Q1/686;C12Q1/6825;C12Q1/689;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北京领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90 | 代理人: | 张丹 |
地址: | 10009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超速 pcr 功能 核酸 显色 定量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超速PCR与功能核酸的定量检测方法,采用优化的超速PCR反应体系进行检测,比传统方法更快捷、更灵敏,具备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检测结果可靠等优点,可以简化分析检测步骤,缩短分析时间,更重要的是使长度为600bp‑2000bp或更长的DNA长靶标片段检测成为可能,便于携带和野外作业,在包括食品安全和快速检测领域的微生物检测领域,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致病菌长靶标序列的快速比色传感新方法。
背景技术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作为一种用于放大扩增特定的DNA靶标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环境监测与临床诊断领域。随着检测时效性需求的增加,超速PCR技术应运而生,将数小时的PCR扩增时间减少至数分钟。然而,受制于PCR反应动力学因素,超速PCR技术仅用于扩增较短的靶标序列,对于待测DNA长度较长的靶标无法扩增。
另外,对于扩增产物的检测,传统的凝胶电泳方法,耗时长、易形成气溶胶污染,电泳所用的化学品对人体危害较大;而实时荧光检测中使用DNA双链荧光嵌入剂,如SYTO9、SYBRGreenI、GelRed等,通过计算Ct值的大小间接表征核酸扩增情况。上述方法均成本较高,耗时长,不利于便捷化使用,其结果不可视,不容易分析。
本课题组为了解决极速PCR检测的便捷化应用问题,提供了一种超速PCR可视化检测方法(Visual single cell detection of dual-pathogens based on multiplexsuper PCR (MS-PCR) and asymmetric tailing HCR (AT-HCR), 《Sensors andActuators B: Chemical》Volume 260, Pages 870-876),具体为:设计特异性上游引物,并在上游引物的5’末端加入修饰有oxyethyleneglycol化学修饰、且能够发生自身互补的接头序列(AGAGAGAGAGAGGGAAAGAGAGAG-oxyethyleneglycol-CTCTCTCTTTCCCTCTCTCTCTC)与间隔序列(TTTTTT)。在超速PCR扩增靶标序列的同时,利用oxyethyleneglycol化学修饰阻断ExTaq DNA聚合酶延伸,使PCR扩增子携带有单链DNA突出末端;而该单链DNA突出末端作为杂交链式反应的激发序列,启动了自组装反应,形成了大量带有3’端突出粘性末端的DNA双链结构;进一步,大量存在的3’端突出粘性末端作为末端脱氧核酸转移酶的催化位点,形成富含鸟嘌呤G的单链DNA,在氯高铁血红素的诱导下,由末端脱氧核酸转移酶催化形成富G单链组装形成G-四联体,发挥辣根过氧化物酶活性,完成显色。即采用“超速PCR扩增-杂交链式反应-末端脱氧核酸转移酶-G-四联体显色”的4个环节完成超速PCR并显色。
但上述技术仍有可以改进之处。
发明内容
定义:
本发明中的“超速PCR”指通过两个温控体系完成一个循环,进而完成PCR的扩增,区别于常规PCR中由退火、复性、延伸三步骤完成一个循环的PCR扩增方法,同时在常规意义理解上超速PCR用时要短于普通PCR方法。
本发明中的“G-多联体”指被胡斯特氢键稳定的、能够形成富含鸟嘌呤的多层构象的功能核酸高级构象。“G-多联体”可以是G-二联体、G-三联体、G-四联体,还可以是5'-GGTTGGTGTGG-3'。本发明中的“G-多联体”以及“G-二联体”、“G-三联体”、“G-四联体”均指能够与氯高铁血红素(hemin)结合发生显色反应的由氢键稳定、富含鸟嘌呤的多层构象功能核酸。
G-二联体结构可以为:Y-(G)n-α-(G)n-Z;
Y表示0-2个核苷酸残基,α表示1-3个核苷酸残基,Z表示0-3个核苷酸残基;n表示鸟嘌呤的数量,n值为2或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668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