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耳机及其线圈体组装设备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72842.8 | 申请日: | 2020-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564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孙洋;宋伟强;田小变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和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9/04 | 分类号: | H04R9/04;H04R31/00;H04R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于晶晶 |
地址: | 425300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耳机 及其 线圈 组装 设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耳机生产技术领域。一种耳机线圈体组装设备,包括机架以及安装在机架上的线圈体上料装置、输送装置、搬运装置、治具流转装置、盆架上料装置、点胶装置、压紧装置、收集装置、检测装置和下料机械手;所述的线圈体上料装置对应输送装置的进料端,搬运装置对应输送装置的出料端;所述的盆架上料装置、点胶装置、压紧装置和检测装置对应治具流转装置。本发明具有线圈体上料可以调整相互间距,间距可以调整;将装有产品的治具进行两侧分离,治具自动补充;料盘取盘叠盘高效,料盘夹紧从侧方夹紧,空间紧凑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耳机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耳机线圈体组装设备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耳机是现代的电声元件,作用是将电信号转换为声音。当不同的电子能量传至耳机的线圈体时,线圈体产生一种能量与磁铁的磁场互动,这种互动造成纸盘振动,因为电子能量随时变化,耳机的线圈会往前或往后运动,因此纸盘就会跟着运动,这此动作使空气的疏密程度产生变化而产生声音。耳机的线圈体为发声部件,线圈体需要组装在盆架中,盆架上采用涂胶的方式进行连接。
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了公开号为CN210168231U,专利名称为自动喇叭主磁副磁组装一体机的专利,包括自动装华司机构,所述自动装华司机构的左侧设置有华司检测机构,所述华司检测机构的左侧设置有自动点华司AB胶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自动装华司机构、华司检测机构、自动点华司AB胶机构、自动装主磁机构、主磁检测机构、自动点主磁AB胶机构、自动压紧主磁盆架、连机机械手取主磁盆架机构、主磁盆架检测机构、自动充主磁机构、自动主副磁对接机械手、自动充副磁机构、自动加副磁机构、副磁自动检测有无着磁机构、自动点副磁AB胶机构和主磁盆架副磁S/N极检测机构的作用,解决了现有的喇叭主副磁生产组装均为人工组装,此方式费时费力的问题。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1. 线圈体上料精度不高,夹取不准确;线圈体单个夹取效率低下,多个线圈体夹取,线圈体上料需要调整间距,需要变距搬运;2. 线圈体的单个组装效率低下,组装过程需要进行检测,将不合格品进行分离,直接搬出产品难度大,容易污染治具;3.料盘收集容量不高,料盘叠放需要每次调整高度,对料盘通过气缸直动式夹紧空间大,导致叠盘速度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线圈体上料精度不高,夹取不准确;线圈体单个夹取效率低下,多个线圈体夹取,线圈体上料需要调整间距,需要变距搬运;线圈体的单个组装效率低下,组装过程需要进行检测,将不合格品进行分离,直接搬出产品难度大,容易污染治具;料盘收集容量不高,料盘叠放需要每次调整高度,对料盘通过气缸直动式夹紧空间大,导致叠盘速度慢的问题,提出一种线圈体上料可以调整相互间距,间距可以调整;将装有产品的治具进行两侧分离,治具自动补充;料盘取盘叠盘高效,料盘夹紧从侧方夹紧,空间紧凑的耳机线圈体组装设备及其工作方法。
为本发明之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耳机线圈体组装设备,其包括机架以及安装在机架上的线圈体上料装置、输送装置、搬运装置、治具流转装置、盆架上料装置、点胶装置、压紧装置、收集装置、检测装置和下料机械手;所述的线圈体上料装置对应输送装置的进料端,搬运装置对应输送装置的出料端,搬运装置与治具流转装置的进料端相衔接;所述的盆架上料装置、点胶装置、压紧装置和检测装置对应治具流转装置,下料机械手衔接治具流转装置的出料端和收集装置;
所述的线圈体上料装置用于将多个线圈体上料至输送装置,输送装置用于实现线圈体的输送,所述的搬运装置用于将线圈体从输送装置搬运到治具流转装置,所述的治具流转装置用于将治具流转起来,在相应工位进行加工,并实现不合格产品的分离和空治具的补充;所述的盆架上料装置用于将盆架上料至治具上,点胶装置用于在盆架上进行涂胶,压紧装置用于将线圈体压紧在盆架上,检测装置检测组装状态,下料机械手用于将治具的组装体搬运到收集装置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和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和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728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