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pH响应性载体的制备方法、给药系统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76555.4 | 申请日: | 2020-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198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黄文晶;蔡乔宇;周坚;沈汪洋;吕庆云;胡中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轻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51 | 分类号: | A61K9/51;A61K31/715;A61K31/12;A61K31/352;A61K31/704;A61K47/59;A61K47/36;A61P35/00;C08G8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张婷 |
地址: | 430023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ph 响应 载体 制备 方法 系统 及其 | ||
1.一种pH响应性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取水合肼、米糠多糖、聚乳酸、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以及4-二甲氨基吡啶分别溶于第一溶剂中,以对应形成水合肼溶液、米糠多糖溶液、聚乳酸溶液、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溶液以及4-二甲氨基吡啶溶液;
将所述水合肼溶液加入到所述米糠多糖溶液中,使反应生成米糠多糖-水合肼中间体;
将所述米糠多糖-水合肼中间体溶于所述第一溶剂中,得到米糠多糖-水合肼溶液;
将所述米糠多糖-水合肼溶液、所述聚乳酸溶液、所述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溶液以及所述4-二甲氨基吡啶溶液混合后,在35~45℃下进行反应,获得反应溶液;
对所述反应溶液进行流水透析,收集截留液,经干燥处理后得pH响应性载体;
其中,所述第一溶剂包括二甲基亚砜或超纯水;
取水合肼、米糠多糖、聚乳酸、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以及4-二甲氨基吡啶分别溶于第一溶剂中,以对应形成水合肼溶液、米糠多糖溶液、聚乳酸溶液、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溶液以及4-二甲氨基吡啶溶液的步骤中,将米糠多糖溶于第一溶剂以形成米糠多糖溶液的步骤包括:
取米糠多糖,加入第一溶剂,超声使溶解后,在800~1200r/min转速下离心4~6min,取上清液超声8~12min,然后采用有机滤膜过滤,得米糠多糖溶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H响应性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水合肼溶液加入到所述米糠多糖溶液中,使反应生成米糠多糖-水合肼中间体的步骤中,所述水合肼和所述米糠多糖的重量比为1~1.5: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H响应性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水合肼溶液加入到所述米糠多糖溶液中,使反应生成米糠多糖-水合肼中间体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水合肼溶液加入到所述米糠多糖溶液中,摇匀后,置于恒温摇床中,设置所述恒温摇床的转速为100~300r/min,温度为30~50℃,反应20~26h后,得混合溶液;
采用截留分子量不小于3500的透析袋对所述混合溶液进行透析,透析3~4天后,取截留液冷冻干燥得到米糠多糖-水合肼中间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H响应性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米糠多糖-水合肼溶液、所述聚乳酸溶液、所述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溶液以及所述4-二甲氨基吡啶溶液混合后,在35~45℃下进行反应,获得反应溶液的步骤中,米糠多糖-水合肼、聚乳酸、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以及4-二甲氨基吡啶的重量比为45~50:25~30:1~1.5:0.3~0.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H响应性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米糠多糖-水合肼溶液、所述聚乳酸溶液、所述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溶液以及所述4-二甲氨基吡啶溶液混合后,在35~45℃下进行反应,获得反应溶液的步骤包括:
向所述米糠多糖-水合肼溶液中依次加入所述聚乳酸溶液、所述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溶液以及所述4-二甲氨基吡啶溶液后,在恒温摇床中反应2~4天,形成反应溶液,其中,恒温摇床的转速为180~220r/min,温度为35~45℃。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H响应性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反应溶液进行流水透析,收集截留液,经干燥处理后得pH响应性载体的步骤中,所述pH响应性载体的粒径为100~280nm。
7.一种给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给药系统包括载体和负载在所述载体上的抗癌药物,其中,所述载体由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pH响应性载体的制备方法制得。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给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癌药物包括阿霉素、姜黄素和芹菜素中的一种。
9.一种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给药系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载体溶于水后,加入抗癌药物,搅拌使混合,经透析、冷冻干燥后,得给药系统;
其中,所述载体和所述抗癌药物的重量比为5:3.8~4.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轻工大学,未经武汉轻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7655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增压式静电除尘系统的电脑机箱
- 下一篇:五自由度工业机械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