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适应地调节车辆的再生制动强度的方法、装置以及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80612.6 | 申请日: | 2020-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527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杨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戴姆勒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8/172 | 分类号: | B60T8/172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新同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6 | 代理人: | 慕弦 |
地址: | 德国斯***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适应 调节 车辆 再生制动 强度 方法 装置 以及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自适应地调节车辆的再生制动强度的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基于测量数据判断目前采用的再生制动强度是否与驾驶员的预期存在偏差并在确定出存在所述偏差的情况下生成用于调节再生制动强度的控制信号;以及将控制信号被输出给再生制动装置,以使得再生制动装置响应于控制信号改变再生制动强度。通过基于包括踏板操作数据的所述测量数据判断标记事件的发生来确定是否存在偏差,标记事件包括:第一标记事件,其指的是加速踏板的一次或连续多次轻度致动动作;和第二标记事件,其指的是制动踏板的一次或连续多次轻度致动动作。还涉及一种相应的用于自适应地调节车辆的再生制动强度的控制装置和一种相应的车辆。可改进再生制动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自适应地调节车辆的再生制动强度的方法置。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相应的用于自适应地调节车辆的再生制动强度的控制装置以及一种相应的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现有的电动车辆(包括48V,HEV和PHEV),在驾驶员丢油门滑行的时候,再生制动的强度往往是不可调的。这存在以下技术问题:如果预设的再生制动强度较小,则会影响能量利用率;但是如果预设的再生制动较大,则会造成过大甚至突兀的减速,以使得驾驶员不得不通过频繁地补油门来维持车速,从而导致车辆频繁加减速。这不仅会带来不好的驾驶体验,而且能量传递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能量损失。
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一部分电动车辆(如BEV)提供了2档或3档再生制动强度以供驾驶员选择。然而,这种方式实际上仍然属于由系统来统一预设再生制动强度,其留给驾驶员的选择空间非常有限,更谈不上对不同驾驶员的不同驾驶风格和不同偏好的满足。
特别是,这些方法仍然无法满足一些应用场景,特别是随着大数据的快速发展、节能要求的提高、用户驾驶体验的期望改善,仍然期望对目前的方法进行改进。
因此,期待提供一种能根据驾驶员的风格和习惯智能地自适应调节再生制动强度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自适应地调节车辆的再生制动强度的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能从驾驶数据学习驾驶员对于再生制动强度的偏好并据此来调试再生制动强度。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施以下步骤:
基于测量数据判断目前采用的再生制动强度是否与驾驶员的预期存在偏差并在确定出存在所述偏差的情况下生成用于调节再生制动强度的控制信号;以及将所述控制信号被输出给再生制动装置,以使得再生制动装置响应于所述控制信号改变施加于车辆的再生制动强度。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的上下文中,术语“再生制动强度”不应当狭义地理解成具有固定的强度值,而是应当广泛地理解成其具有可变的强度曲线。对应地,“调大再生制动强度”和“调小再生制动强度”也应当理解成是提高或降低强度曲线中的某个值或某些值或某段值。
根据一个可选的实施例,通过基于包括踏板操作数据的所述测量数据判断标记事件的发生来确定是否存在所述偏差,所述标记事件包括:第一标记事件,其指的是加速踏板的一次或连续多次轻度致动动作;和第二标记事件,其指的是制动踏板的一次或连续多次轻度致动动作。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的上下文中,术语“踏板的轻度致动动作”是相对于中度致动动作和重度致动动作而言的,其范围可以根据车辆耐久测试、驾驶员日常驾驶信息收集的大数据以及标定工程师的工作经验来确定。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轻度致动动作指的是具有25%以下踏板行程的踏板致动动作。尤其,在车速为60km/h至80km/h的情况下,轻度致动动作指的是具有20%以下踏板行程的踏板致动动作,在车速大于80km/h的情况下,轻度致动动作指的是具有25%以下踏板行程的踏板致动动作。以上给出的数值的设定仅是示例性的,具体可结合不同车辆的车重、动力大小、加速踏板响应特性等,例如通过软件标定的方式进行调整,在此不再赘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戴姆勒股份公司,未经戴姆勒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806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强力交叉膜拉伸设备
- 下一篇:水洗砂加工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