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压风动力个体防尘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81647.1 | 申请日: | 2020-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375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汪澍;刘建国;周子皓;金龙哲;欧盛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62B7/10 | 分类号: | A62B7/10;A62B18/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动 个体 防尘 装置 | ||
1.一种压风动力个体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风管路、过滤除湿组件、控制管路以及隔绝式口罩;其中,
所述过滤除湿组件包括顶部具有开口,侧壁具有连接孔的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对空气进行过滤除湿的滤筒,所述滤筒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壳体的开口处依次盖设有内盖和上盖,所述内盖和所述上盖之间具有预设间隙空间;所述上盖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内盖上设置有与所述滤筒的数量匹配的第二通孔,所述滤筒的进气口与所述第二通孔一一对应连通;
所述压风管路一端与所述气源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通孔连接,所述控制管路一端与所述连接孔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隔绝式口罩连接;所述气源提供的空气依次经过所述压风管路、第一通孔、预设间隙空间、第二通孔、进气口、出气口、连接孔和控制管路进入所述隔绝式口罩,以供口罩佩戴者呼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风动力个体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被分隔成上壳体和下壳体;其中,所述上壳体用于放置所述滤筒,所述下壳体为集水室,用于收集所述滤筒过滤出的水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风动力个体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筒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为去除顶面和底面的圆筒形,并且具有从所述筒体的侧壁底端朝向所述筒体的中心延伸的肋部;
所述筒体内设置有中空且顶部具有开口的容纳部,所述容纳部的底部由所述肋部支撑;所述容纳部内设置有中空的内圈,所述内圈的外侧壁和所述容纳部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填充有除湿剂或吸附剂;
所述筒体的顶部开口处盖设有筒盖,所述筒盖上设置有所述进气口,所述内圈与所述进气口连通,以供空气从所述进气口流入所述内圈中;所述出气口包括设置在所述内圈的侧壁上的多个第一出气孔、设置在所述容纳部的侧壁上的多个第二出气孔和设置在所述筒体的侧壁上的多个第三出气孔;
通过所述进气口流入所述内圈中的空气,依次经过所述第一出气孔、设置在容纳空间的除湿剂或吸附剂、第二出气孔和第三出气孔排到所述壳体内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风动力个体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空间内设置有多个分隔板,所述多个分隔板环绕所述内圈均匀分布,并沿所述内圈的径向朝向所述容纳部的侧壁设置,以将所述容纳空间分割成多个容纳隔间;其中,每一所述容纳隔间内分别填充有所述除湿剂或吸附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风动力个体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绝式口罩包括面罩本体,所述面罩本体的两侧设置有内部设置有吸气阀的送风部,所述送风部与面罩本体的内腔连通,所述控制管路通过导风管与送风部连通;
所述面罩本体的中部正对佩戴者的口鼻处设置有排气部,所述排气部内设置有排气阀,以排出佩戴者呼出的废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风动力个体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风动力个体防尘装置还包括第一调节构件和第二调节构件;其中,
所述第一调节构件设置在所述压风管路上,以切断或打开所述气源与所述过滤除湿组件之间的空气流通;所述第二调节构件设置在所述控制管路上,以调节从所述过滤除湿组件流入所述隔绝式口罩的空气流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风动力个体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构件设置在所述控制管路靠近所述隔绝式口罩的位置。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风动力个体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构件为球阀,所述第二调节构件为节流球阀。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风动力个体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剂为蛭石/氯化钙复合吸湿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8164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