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罩壳的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83785.3 | 申请日: | 2020-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711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董伟国;苏霖;陈振家;丁世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炜驰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B23Q3/06 |
代理公司: | 浙江中桓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55 | 代理人: | 张敏 |
地址: | 31602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驱动 电机 罩壳 制作方法 | ||
一种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罩壳的制作方法,包括冲压钢套、加工轴承座、压装焊接、加工工艺基准面、钢套内孔加工、轴承孔精加工等工序;通过在钢套端部加工工艺基准面来进行钢套内孔的加工,然后以内孔为基准加工轴承孔,保证内孔和轴承孔之间的同心度;本发明的制作方法通过加工工艺基准面来对钢套内孔进行对正加工,保证了内孔的尺寸精度,对轴承孔分别以加工基准面Ⅰ和内孔为基准进行多次对正加工,使内孔和轴承孔之间的同心度提高,采用内翻孔的结构用于装配钢套和轴承座,同时通过焊接固定,增大了钢套和轴承座之间的接触面积,使电机罩壳整体结构更稳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罩壳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电机罩壳是汽车电机产品上的重要组件,其形状较为复杂,由大小不同的钢套和轴承座组成,钢套和轴承座所使用的材料不同,需要各自加工后进行连接固定,同时要保证两个组件之间的同心度,防止使用过程中电机轴进行晃动,影响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罩壳的制作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罩壳的制作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冲压钢套:钢板通过冲压机和冲模形成带有内翻孔和外翻边的钢套;
b、加工轴承座:用车床加工出轴承座,并且粗加工轴承孔,轴承座右端径向突出形成有凸沿;
c、压装焊接:将钢套固定,轴承座伸入钢套的内孔并通过液压机构压入钢套的内翻孔中,凸沿和内翻孔右端部相抵,轴承座外壁和内翻孔形成过盈匹配,在轴承座左端和内翻孔相接处进行焊接固定,形成整体的电机罩壳;
d、加工工艺基准面:将电机罩壳在端部加工专用夹具上进行定位,定位头伸入内孔并顶住钢套端部内壁,以定位头右端面与端部加工专用夹具的中心轴线垂直形成加工基准面Ⅰ,以加工基准面Ⅰ为基准加工钢套端部外壁,车削加工形成工艺基准面,同时进一步加工轴承孔;
e、钢套内孔加工:将电机罩壳在内孔加工专用夹具上进行定位,定位座的侧壁与内孔加工专用夹具的中心轴线垂直形成加工基准面Ⅱ,钢套端部的工艺基准面紧靠加工基准面Ⅱ,以加工基准面Ⅱ为基准车削加工钢套的内孔;
f、轴承孔精加工:将电机罩壳定位,以内孔为基准,再次对轴承孔进行车削加工;
g、其中步骤d-f的加工工序可以重复进行一次,进一步保证轴承孔和内孔的同心度。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在步骤a中,所述钢套由SPHE钢冲压形成。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在步骤b中,所述轴承座由45#钢制成。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所述轴承座和内翻孔之间的过盈量为0.2mm。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在步骤c中,所述轴承座和钢套采用气体保护焊,焊接深度为1-2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通过加工工艺基准面来对钢套内孔进行对正加工,保证了内孔的尺寸精度,对轴承孔分别以加工基准面Ⅰ和内孔为基准进行多次对正加工,有效提高内孔和轴承孔之间的同心度;
2、采用内翻孔的结构用于装配钢套和轴承座,同时通过焊接固定,增大了钢套和轴承座之间的接触面积,使电机罩壳整体结构更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电机罩壳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端部加工专用夹具2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炜驰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炜驰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837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音叉端子检测装置
- 下一篇:水龙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