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小白链霉菌基因工程菌及其在ε-聚赖氨酸生产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83789.1 | 申请日: | 2020-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548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7 |
发明(设计)人: | 秦加阳;王爱霞;薛宇斌;王秀文;于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滨州医学院;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21 | 分类号: | C12N1/21;C12P13/02;C12N15/52;C12R1/465 |
代理公司: | 上海熠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442 | 代理人: | 林高锋 |
地址: | 264003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株小白链 霉菌 基因工程 及其 赖氨酸 生产 中的 应用 | ||
1.一株小白链霉菌基因工程菌Q-PL2,已于2019年10月30日保藏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登记号为CGMCC NO.18772,其中,所述小白链霉菌基因工程菌Q-PL2包含基因工程引入的一个或多个ε-聚赖氨酸合成酶基因及其表达元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白链霉菌基因工程菌Q-PL2,其中,所述表达元件具体为启动子和核糖体结合位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白链霉菌基因工程菌Q-PL2,其中,所述ε-聚赖氨酸合成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包含SEQ ID NO.2序列或其同源序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白链霉菌基因工程菌Q-PL2,其中,所述小白链霉菌基因工程菌Q-PL2,发酵生产ε-聚赖氨酸的能力是小白链霉菌野生菌株的2~25倍。
5.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白链霉菌基因工程菌Q-PL2生产ε-聚赖氨酸的方法。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使用包含柠檬酸盐的培养基发酵小白链霉菌基因工程菌Q-PL2生产ε-聚赖氨酸。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培养基是发酵培养基。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发酵培养基包含柠檬酸盐1~20克/升。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平板培养:将小白链霉菌Q-PL2接种到含60~120微克/毫升安普霉素的MS固体培养基上,25~35℃培养4~7天,待培养基表面长满黑色孢子待用;
种子培养:从平板上收集孢子,接种到含60~120微克/毫升安普霉素的种子培养基中,25~35℃培养36~72小时;
发酵培养:将培养好的种子培养液接种至装有发酵培养基的发酵罐进行培养,培养温度25~35℃,控制溶氧10%~100%,通气比1~5vvm,待发酵液的pH值降低至3.8~4.2时,用碱维持发酵液的pH值不变,培养过程中监控发酵液中碳源的浓度,待碳源浓度为5~15克/升时流加补料培养基,通过监测发酵液中碳源浓度反馈调节流加速度,间隔测定发酵液中ε-聚赖氨酸产量,发酵培养的总时间为36~144小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发酵培养基的配方包含碳源40~100克/升,氮源2~20克/升,柠檬酸盐1~20克/升,磷酸氢二钾0.2~2克/升,磷酸二氢钾0.5~5克/升,七水硫酸锌0.01~0.1克/升,七水硫酸镁0.1~2克/升,七水硫酸亚铁0.01~0.1克/升,pH5.5~7.0;所述补料培养基的成分包含碳源0~600克/升,氮源20~200克/升,柠檬酸盐10~100克/升。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补料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和柠檬酸盐与所述发酵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和柠檬酸盐相同。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碳源为葡萄糖、甘油、木糖、果糖、甘露醇的一种或者多种组合。
13.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氮源为硫酸铵、氯化铵、尿素、硝酸铵、酵母粉、大豆胨、玉米浆、花生饼粉、蛋白胨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14.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柠檬酸盐为柠檬酸钠、柠檬酸铵、柠檬酸钾、柠檬酸锌、柠檬酸钙、柠檬酸镁、柠檬酸二氢钠、柠檬酸二氢钾、柠檬酸钾钠、柠檬酸铁、柠檬酸氢二铵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滨州医学院;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未经滨州医学院;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8378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