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联网信息分发场景下基于属性的多方策略融合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88083.4 | 申请日: | 2020-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861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夏莹杰;偶婧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H04L29/06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0013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联网 信息 分发 场景 基于 属性 多方 策略 融合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联网信息分发场景下基于属性的多方策略融合方法,解决了交通信息服务无法有效制定合适分发策略的问题,包括以下步骤:S1.系统初始化属性集合以及策略制定者群体的置信度集合;S2.路侧单元对策略制定者群体制定的策略进行预处理,统一策略格式;S3.路侧单元通过匹配各策略筛选出冲突子策略和未冲突子策略,分别统一冲突子策略中的属性数量;S4.路侧单元根据策略制定者群体的置信度以及各冲突属性取值进行多方策略融合形成融合子策略;S5.路侧单元将未冲突子策略与融合子策略合并形成融合后的访问控制策略,并根据所述的访问控制策略进行消息加密,将加密后的密文信息广播至消息接收者。本发明的方法有效提高了信息广播分发的精准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联网信息分发场景下基于属性的多方策略融合方法。
背景技术
车联网(Vehicular Ad Hoc Network,VANET)是物联网在智能交通领域的重要分支,以改善交通安全状况、提高运输效率、方便人们出行为主要目标,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届的广泛关注。在车联网中,通常采用合适的信息分发方式,将服务数据推送至特定车辆,从而实现智能交通管控、车辆智能控制等目的。
在车联网中,交通服务中的信息分发主要采用广播形式。由于无线网络开放的特点,传输数据在链路中容易被窃听、篡改等,这严重侵犯驾驶人隐私、危害公共交通安全。为此,许多学者将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引入车联网信息分发场景中,例如Safi Q G K于2018年发表在《Computer standardsinterfaces》上的论文“Cloud-based security andprivacy-aware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over ubiquitous VANETs”中远程中心通过制定基于属性的策略,实现信息的安全分发。
公开号为CN108696493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车联网中身份认证及消息分发系统及方法,提供了一种基于身份签名、属性加密技术,高效身份认证和细粒度访问控制的车联网中身份认证及消息分发系统及方法。其中,可信中心端根据消息指定访问控制策略并进行加密,通过路边单元对密文进行广播。然而,交通信息服务往往与实时交通流密切相关,由于感知能力有限,往往无法有效制定合适的分发策略。车联网中其他节点可以有效弥补感知能力的缺失。因此,如何提高车联网信息分发场景中策略的精准性,有效融合多方策略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联网信息分发场景下基于属性及策略制定者群体置信度的多方策略融合方法,提高了信息的可信度,有效提高信息广播分发的精准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联网信息分发场景下基于属性的多方策略融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系统初始化属性集合以及策略制定者群体的置信度集合;
S2.路侧单元对策略制定者群体制定的策略进行预处理,统一策略格式;
S3.路侧单元通过匹配各策略筛选出冲突子策略和未冲突子策略,分别统一冲突子策略中的属性数量用于融合;
S4.路侧单元根据策略制定者群体的置信度以及冲突子策略中的各冲突属性取值进行多方策略融合形成融合子策略;
S5.路侧单元将未冲突子策略与融合子策略合并形成融合后的访问控制策略,并根据所述的的访问控制策略进行消息加密,将加密后的密文信息广播至消息接收者。
所述的离散属性例如车辆类型、生产厂商、行驶路段等。
所述的连续值域属性例如车辆速度、时间等。
所述的步骤S1系统初始化属性集合以及策略制定者群体的置信度集合,具体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8808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