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冷链超温计时装置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92581.6 | 申请日: | 2020-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371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曹生珠;曹云凯;朱锦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曹生珠;曹云凯;朱锦俊 |
主分类号: | G01K11/00 | 分类号: | G01K11/00;G01K13/00;G01K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专卓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64 | 代理人: | 张继鑫 |
地址: | 7300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链超温 计时 装置 及其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温度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链超温计时装置及其制作方法,冷链超温计时装置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透明保护层、导流层、介质迁移层、弹性开关层、粘结层以及离型层。本发明提供的冷链超温计时装置,采用低成本的传感器实现对超温情况的全自动持续计时监测,监测过程无需电源,监测结果肉眼可见,容易甄别,节能环保,使用方便。采用粘贴过程自激活设计,使用前无需冷藏运输,进一步降低了使用成本。无需专门的激活操作,防止由于人工操作过程疏忽和激活执行不到位造成的失控风险,可靠性高,安全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温度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链超温计时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血液、疫苗等生物制品以及海鲜等产品从生产出来到使用前都需要采用全程冷链运输储存,以保证其正常功效。一旦该类产品在超过其指定冷藏温度下并超过一定时间,该产品就会变质,如血液一旦离开适宜的储存条件就有发生细菌繁殖或丧失功能的危险,进而对使用者身体健康造成威胁。因此,监控该类产品的使用前存储的存储温度和超温情况就成了保证产品质量和使用安全的关键。
现有的冷链运输及电子监控技术已经能够做到实时和远程监控,但是由于电子监控技术的能力和成本限制,目前电子温度监控主要用于较大批量的运输过程监控,无法做到小包装独立产品的监控,尤其是在运输过程的末端分发过程中,脱离电子系统监控后,产品的冷藏环境只能依靠保温盒等低可靠度冷藏装置和人工计时等程序性设计来保证。由于外部环境温度的季节和地域性差异很大,因此单纯依靠制度设计时间范围来判定上述产品是否合格的方法存在很大的误差。同时,依赖人工简单计时的方法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时间温度指示器通过物理迁移、化学反应等方式,将超温时间以进度条、颜色变化等方式直观的呈现,具有成本低、可靠性高、不依赖电源、体积小等诸多优势,是现有冷链电子温度监控技术的有益补充。时间温度指示器通过近五十年的发展,已经发展出了包括迁移型、酸碱反应型、聚合反应型等多种超温计时传感器,其中,迁移型因其成本低、可靠性高、计时精度高等特点,已经实现产业化应用。
然而,现有的商业化应用的超温计时传感器存在以下问题:
为了降低运输成本,现有的超温计时传感器采用了使用前激活的设计,从而避免了低温储运带来的成本问题。当传感器被粘贴在被测物表面后,需要按压挤破储液器内壁以实现传感器的激活,这种激活方式需要专门的操作步骤才能实现,一旦人工操作疏忽导致不执行,传感器就起不到监控的作用,此时该产品就属于监控盲区;此外,这种激活操作需要使用者施加足够的压力使得储液腔封闭膜能够在压力下破碎后使得足够的液体流入第二储液腔并与迁移介质层接触,如果执行不到位,封闭膜裂缝较小时,也能观察到激活后显示的激活标识,但由于迁移液体量不足,导致液体在超温时只能迁移到一定距离后由于液量不足而停止,无法正确实现超温计时,此时就存在将超温失效产品误认为是合格产品的风险,这个隐患对于药品、血液等尤为危险。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经济实用,不需要按压激活,可以自粘的冷链超温计时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冷链超温计时装置,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透明保护层、导流层、介质迁移层、弹性开关层、粘结层以及离型层,其中:透明保护层包括储液腔以及封闭槽,储液腔用于放置储存迁移液,封闭槽用于防止迁移液流动;导流层上设置有导流槽以及迁移孔,迁移孔设置在封闭槽的正下方,导流槽一端设置在储液腔的下方,另一端与迁移孔连通;介质迁移层包括进液孔以及迁移区,进液孔设置在迁移孔的正下方,迁移区一端与进液孔连通,另一端沿介质迁移层延伸;弹性开关层上设置有第一凸起,第一凸起从下到上依次穿过进液孔和迁移孔,第一凸起的顶端设置在封闭槽内;粘结层设置在弹性开关层和离型层之间,粘结层用于和待测物品进行粘贴;离型层上设置有第二凸起,第二凸起设置在第一凸起的下方,用于固定支撑第一凸起,使第一凸起的顶端保持在封闭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曹生珠;曹云凯;朱锦俊,未经曹生珠;曹云凯;朱锦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925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纳米碳酸钙生产的干燥装置
- 下一篇:物联网终端的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