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应力自复位组合砌体墙结构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93993.1 | 申请日: | 2020-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562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徐建凯;蔡小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E04B2/02 | 分类号: | E04B2/02;E04B1/98;E04H9/02;E04B2/28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王昊 |
地址: | 21303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应力 复位 组合 砌体墙 结构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应力自复位组合砌体墙结构及施工方法。该结构包括砌体墙、竖向无粘结预应力筋、地梁、圈梁、水平无粘结预应力筋,预应力自复位组合砌体墙结构沿砌体墙长度方向两侧单排砖纵向布置,端头单排砖横向封堵,中间形成空腔,圈梁设置于砌体墙顶面标高位置,构造柱设置于砌体墙长度方向的两端,竖向无粘结预应力筋的下端固定在地梁,上端锚固在圈梁上,竖向无粘结预应力筋沿砌体墙长度方向分散张拉布置于空腔内部及构造柱内部,圈梁内穿并张拉设置水平无粘结预应力筋,砌体墙的外侧面安装有呈倾斜设置的耗能带,耗能带的交点处固定在砌体墙上。本发明可有效减小砌体结构的残余变形,提高了震后结构功能的可恢复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砌体墙结构及施工方法,特别涉及一种预应力自复位组合砌体墙结构及施工方法,属于建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砌体结构是中、低层建筑的主要结构类型之一,由于其具有低成本、易取材、保温隔热好、施工高效等优点,在广大村镇及多数中小城市中应用广泛。但是砌体结构的抗拉、抗弯和抗剪性能都较低,而且自重大、整体性差、变形能力和承受往复荷载的能力也较差。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结构发生脆性破坏,在小变形的情况下开裂或压碎,整体抗震性能差,导致建筑整体倒塌或局部倒塌,造成巨大的损失,这在近年我国发生的几次大地震中尤为明显。
传统的抗震设计思想并未考虑减小砌体结构的残余变形,提高震后结构功能的可恢复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预应力自复位组合砌体墙结构及施工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预应力自复位组合砌体墙结构,包括砌体墙、竖向无粘结预应力筋、地梁、圈梁、水平无粘结预应力筋,所述预应力自复位组合砌体墙结构沿砌体墙长度方向两侧单排砖纵向布置,端头单排砖横向封堵,中间形成空腔,所述圈梁设置于砌体墙顶面标高位置,所述构造柱设置于砌体墙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竖向无粘结预应力筋的下端固定在地梁,上端锚固在圈梁上,所述竖向无粘结预应力筋沿砌体墙长度方向分散张拉布置于所述空腔内部及所述构造柱内部,所述圈梁内穿并张拉设置所述水平无粘结预应力筋,所述砌体墙的外侧面安装有呈倾斜设置的耗能带,所述耗能带沿砌体墙长度方向对称布置,同一条耗能带的一端固定在圈梁上,另一端固定在构造柱上,同一方向的耗能带互相平行,耗能带的交点处固定在砌体墙上。
更进一步的,所述构造柱上设置有预应力筋孔道,所述竖向无粘结预应力筋穿过所述预应力筋孔道伸出砌体墙顶面标高以上;所述圈梁搁置在砌体墙顶面标高位置,圈梁内预留孔洞,所述预留孔洞内穿并张拉设置所述水平无粘结预应力筋。
更进一步的,所述耗能带采用包括钢带、铝带的低屈服材料。
更进一步的,所述耗能带的厚度为2-5mm,宽度为30-60mm,倾斜角度为40-50度,交点处通过铆钉固定在砌体墙上。
更进一步的,所述耗能带的间距为300-500mm。
更进一步的,所述耗能带外部覆盖有聚丙烯纤维砂浆。
一种预应力自复位组合砌体墙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
在现浇的地梁上安装砌体墙,在砌体墙两端设置构造柱,沿砌体墙长度方向两侧单排砖纵向布置,端头单排砖横向封堵,中间形成空腔,将圈梁安装在砌体墙顶面标高位置,在砌体墙的空腔及构造柱内沿砌体墙长度方向分散布置安装竖向无粘结预应力筋,竖向无粘结预应力筋的下端锚固在地梁上,上端锚固在圈梁上,砌体墙两端的构造柱设置预应力筋孔道,竖向无粘结预应力筋穿过预应力筋孔道伸出砌体墙顶面标高以上,在圈梁内穿并张拉设置水平无粘结预应力筋,先张拉空腔内的竖向无粘结预应力筋,再张拉构造柱内的竖向无粘结预应力筋并分别锚固在圈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工学院,未经常州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939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压力的高精度测高系统
- 下一篇:钢板桩围堰变形监测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