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酯短纤维的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01968.3 | 申请日: | 2020-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852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赵建波;张秀玲;赵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莱芜富新纤维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D1/00 | 分类号: | D01D1/00;D01D1/04;D01D1/10;D01D5/092;D01D5/096;D01D5/12;D01D5/16;D01D7/00;D01D10/02;D02G1/00;D02J13/00;D01G1/00;D01F6/6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酯 短纤维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涉及再生聚酯纤维生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聚酯短纤维的生产工艺,依生产先后顺序包括以下步骤:原料预处理、提料至干料仓、螺旋推送、熔融物料,浆体精过滤、纺丝、导丝入桶、转运集束、一次牵伸、油浴,二次牵伸、蒸汽加热,紧张热定型、卷曲、摆丝、松弛热定型、切断打包。本发明原料干燥彻底,有效去除了原料表面,以及原料分子间的水分,使其贴近原生聚酯,提高了原料的可纺性。在进行纺丝之前对浆体进行醇解和增黏处理,使得纺成纤维丝韧性增强,不易拉断,提高了纤维丝的质量。在纤维浆体成丝的过程中对纤维丝进行上油,降低了纤维丝的温度,去除了静电,防止纤维丝之间相互黏连,解决了纤维丝易拉断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再生聚酯纤维生产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聚酯短纤维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聚酯纤维,俗称“涤纶”。是有机二元酸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聚酯经纺丝所得的合成纤维,简称PET。
涤纶短纤维是以聚酯颗粒为原料,经过除杂、烘燥吸湿、熔融纺丝、上油卷绕、平衡、集束、拉伸、卷曲、松弛定型、切断后打包入库。涤纶短纤维以强度高、耐用性好、耐腐蚀霉变等良好的性能广泛应用于高档服饰、皮革产品、医用手术、军用品等。
现有技术中的生产工艺,例如中国公开专利(名称:一种涤纶短纤维生产工艺,公开号:CN108914235A),采用工艺方法为:一种涤纶短纤维生产工艺,将聚酯纤维片经过S2高温干燥、S3金属杂质去除、S4加热熔融、S5过滤、S6计量泵分配、S7喷丝、S8筛选、S9两次牵拉、S10叠丝、S11预定型、S12卷曲、S13切丝、S14松弛定型以及S15打散;其中S9两次牵拉之前先在油剂槽内浸泡50min-60min,所述油剂的各物质化学组成以质量百分比计为:月桂醇聚醚硫酸酯TEA盐15%-25%、癸基甜菜碱15%-25%、十二烷基苯磺酸钾40%-50%、谷氨酰胺基乙基吲哚8%-12%以及透明质酸苄酯2%-8%。对聚酯纤维丝进行上油,通过使用上述油剂,使得生产出来的聚酯短纤维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性能。
上述技术方案只是解决了纤维束在拉伸之前的静电的问题,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在原料的干燥不彻底,在原料熔融成浆体之后没有对浆体进行彻底的增黏处理,导致浆体的可纺性差,在纤维浆体成丝的过程中纤维丝仍然存在静电、温度高易拉断的问题,而且定型阶段也不够精细化。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聚酯短纤维的生产工艺,原料干燥彻底,在进行纺丝之前对浆体进行醇解和增黏处理,使得纺成纤维丝韧性增强,不易拉断,提高了纤维丝的质量。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聚酯短纤维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原料预处理
将原料加入干燥转鼓内进行干燥,干燥转鼓的干燥温度160°-180°,干燥时间8-10h;对物料进行干燥时,干燥转鼓内温度达到160°后,启动抽真空系统使干燥转鼓内的真空度达到-0.09Pa,并保持6-7h,干燥完成后干燥转鼓内温度将至90°以下再进行出料至地坑;
S2、提料至干料仓
通过绞龙将地坑中干燥后的原料提升至干料仓,进料时在干料仓的底部通入干热风,风速0.8-1.2m/s;在干料仓进料口处设至强磁棒吸附铁杂质;
S3、螺旋推送物料
螺旋挤出机的进料口与干料仓的出料口对接,将物料经过挤压螺旋输送,在输送的过程中,通过螺旋挤出机设置的加热组件将物料融化成浆体;
S4、浆体过滤、醇解、均化增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莱芜富新纤维制品有限公司,未经莱芜富新纤维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019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